曲得仁嘿嘿一笑道:“海漢以南京為橋頭堡,再度向大明發動征伐,這肯定是遲早的事,暗中琢磨過的肯定也不止我一個,你敢說你沒想過?”
秦簡心照不宣地笑了笑,算是承認了曲得仁的話。
海漢討伐大明期間,地方上會發生什么樣的狀況,他們都算是過來人,而且是先后在兩邊陣營都經歷過了。
當初海漢攻打應天府的時候,他們還隸屬于大明這邊,親眼看到南京城內外無數權貴逃難離開。不過其中有些是往大明后方撤離,有些卻是選擇了直接投效海漢。
就他們所知的情況,逃往大明后方的這一撥人有很多都落了個凄慘下場,不但在南京的財產被海漢盡數罰沒充公,就連帶走的金銀細軟,也很快就為了求生而消耗殆盡。
這些背井離鄉的權貴,除了少部分背景極硬的人物,其他人到了陌生環境中,免不了也會成為他人眼中的肥羊,運氣好的能用隨身財物換個平安,運氣不好就此家破人亡也是常態。
而逃難到海漢的人員,情況普遍就要好多了,他們在應天府的財產非但沒有被充公,反倒是可以在戰后憑借地契房契,從海漢官府討還回來。
還有些人很快發現浙江一帶的生活水平遠比應天府好得多,干脆就在海漢統治區安頓下來了。
而海漢占領應天府之后,同樣的劇情,前兩年又在長江北岸的六合、江浦兩縣重演了一次。而這個秦簡和曲得仁已經是身處海漢陣營中,對于個中變化看得更為清楚,也更加明白在這種朝代更替時期做出正確選擇的重要性。
九江府將來是通過戰爭,還是以和平的方式被海漢占領,這并不是事情的重點,關鍵在于九江遲早都會被海漢吞并,而聰明人不會等到火燒眉毛的時候才做出選擇。
曲得仁想要“大干一場”的設想,就是以打算在九江變天前先逃到海漢避難的這部分聰明人為目標。
這些人不管是要在海漢安頓下來,還是尋求與海漢高層的聯系,都有走捷徑的客觀需求,而曲得仁和秦簡作為應天府的地頭蛇,便可提供這方面的服務——當然相應的費用肯定也不是什么小數目了。
如果操作得好,短期內就可收入天量的財富,遠比囤貨居奇當二道販子的利潤更為豐厚。
當然風險也是與之并存的,正如曲得仁先前所說,分辨對象、把握分寸極為重要,一旦出現失誤,搞不好就會把自己牽連進去。像他們這種在海漢沒有根基可言的歸化籍官員,并沒有什么不可替代的屬性,上司對他們的包容也會極其有限。
不過這二人對此早就起了心思,自然也不會因為一些未知的風險而放棄這么好的機會。
而且眼下秦簡就有極好的介入機會,石成武讓他約見廬發行的人,打探其后臺靠山的態度,秦簡便可趁此機會搜集自己所需的情報,開始尋找和聯系潛在的目標。
秦簡說出自己的想法后,曲得仁也立刻表示了贊同,他在警察局所能調動的資源,既可以給秦簡的目標提供方便,當然也可以故意制造障礙,根據形勢的變化做出調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