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成武有軍職在身,不能離開南京太久,而且他也急著要回去向陶弘方通報喜訊,因此在銅陵縣的視察行程只持續到下午,連晚飯都沒留下來吃,便匆匆踏上了返程。
岳仕宗受邀而來,自然也是隨同石成武一起離開銅陵。不過在登船之前,岳仕宗注意到了碼頭上的另一個景象。
正從某艘船上的下來的,是成群結隊的青壯,足足有上百人之多。這些人大多帶著行李包袱,眼神里充滿對周邊環境的好奇,顯然不是本地人。
岳仕宗正在猜測這些人從何而來,碼頭上已經有人在大聲招呼他們:“來來來,往這里看!各位先在碼頭集合休整片刻,待會兒就有馬車把你們送到礦上,身份登記和食宿安排,到了礦上都會有人指點你們。”
岳仕宗聽到這里便明白了,這應該是從外地招募來的一船礦工。
銅陵的銅礦雖然采用了海漢的先進技術和機械設備,但仍然也需要大量的人力參與,對礦工的需求量相當大,想必也會開出極具誘惑力的工錢,從周邊地區招募青壯。
這一船青壯,觀其衣著言行,極有可能便是來自大明統治地區。
石成武見狀,故意對送行的本地官員問道:“目前招工的情況如何?”
那名官員趕緊應道:“回石將軍,這個月和上個月,基本每天都能來這么一船人,勉強也算夠用。”
如照此推算,那一個月少說也有兩三千人來到銅陵,對大明而言,這種人口流失速度可謂觸目驚心。
要知道銅陵僅僅只是一個縣而已,這里的生活環境遠遠稱不上有多好,對外招工的地域范圍應該也不會太大。但如果海漢治下的地區都有類似銅陵這樣的操作方式,那從大明吸收移民的速度甚至可能比發動戰爭更快。
人口是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個道理岳仕宗是明白的,大明的青壯不斷流失到海漢,此消彼長之下,今后兩國國力的差距也只會越來越大。
但大明對此好像也沒有什么行之有效的辦法,至少在岳仕宗看來,似乎很難阻止這樣的人口流動趨勢了。
兩國官員在銅陵縣的這次秘密會面,似乎并未立刻激起什么波瀾。而身在南京的秦簡,也并不知道石成武已經悄悄面見了廬發行的后臺大老板盧從善。
秦簡一心想要通過牽線搭橋,接一些大明權貴遷居海漢的安置生意,不過他目前所接觸到的對象,大多都只是替人跑腿辦事,對這種大事根本作不了主,最多只能答應會替他給主子傳話,如有需要會考慮請他幫忙。
秦簡也知道這事急不來,目前只能先廣撒網,等魚來。反正自己在燕子磯碼頭做事,能搜集到方方面面的消息,遲早會找到合適的合作對象。
不過他并沒有等待太久,真就有人找上門來了。
找到秦簡的不是別人,正是他早前曾經下了不少功夫的廬發行二掌柜程云崖。
程云崖來找到他的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希望秦簡能代為出面,在南京城內外再找一些值得購買的田產房產。
秦簡試探著問道:“程掌柜打算要在這邊大展宏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