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建義也是當年與寧子敬一起從三亞來杭州的二代子弟之一,他是軍旅出身,到了杭州之后也是繼續在軍中發展。不過東海大區近幾年對外的軍事行動不多,所以能讓他建功立業的機會也不是太多。
不過這次石迪文從東海大區各地調兵至南京,也不能一股腦全塞給石成武指揮,石迪文便讓哈建義負責長江艦隊的指揮調度,配合南京方面的后續行動。
向哈建義提供這樣難得的機會,也算是對他專業能力的一種肯定。哈建義領了差事,得知與自己搭檔的文官是老朋友寧子敬,更是欣喜不已。
兩人見面交流之后,發現都沒有接到進一步的任務,他們目前的使命僅僅只是先到南京報到,配合做好增援南京這些物資和人員的調度。至于后續的安排,上頭的說法是要視局勢變化而定。
但兩人都隱隱感覺到,他們這一趟的使命恐怕不會這么簡單。若只是做些后勤打雜的工作,執委會又何必特地把他們二人從杭州調過來。
哈建義聽了寧子敬的點評,也下意識地望向碼頭,隨即便看到了熟悉的面孔。
他趕緊拍拍寧子敬肩頭道:“你快看那邊,是陶弘方和石成武啊!”
遠處有兩人在人群簇擁之下,正朝著他們這艘船即將停靠的碼頭緩緩走來。寧子敬眼神不如哈建義,趕緊叫人取了望遠鏡來,這才確認了岸上正是他們的兩位老朋友。
如今這幾人各自都有正事在忙,一兩年也未必能碰了一次面,如今能在南京相見,自然都是十分歡喜。
不過暢敘友情之前,還是得先把正事辦完。
這次由他們二人帶到南京的諸多物資和人員,都需要和本地官府完成交接,這其實也是陶弘方和石成武親自來到燕子磯碼頭迎接的原因之一。
這好幾十船的貨,光是清點大概就得一兩天,好在所有物資都已登記造冊,眼下的交接只需先把清單交到地方官員手上就行。反正雙方知根知底,倒也不用擔心中間會出什么問題。
陶弘方接過清單,隨手便遞給了站在身后的秦簡,讓他抓緊時間去辦。而秦簡對此也是早有準備,一聲令下,他的一幫徒子徒孫便四散開去,分頭清點各船上的物資去了。
至于東海艦隊的人馬和鄰近州府的民兵部隊,石成武也早已在碼頭附近安排好了營地,稍后待部隊上岸集合完畢,自有人帶領他們去營地安頓下來。
饒是碼頭方面提前兩三天就已經做好了準備工作,但等到這一通交接事務忙完,也還是用了快兩小時,幾位年輕高官這才坐上了回城的馬車。
陶弘方在府邸設下了接風宴,專門宴請遠道而來的兩位貴客。不過這場宴席稍顯冷清,就他們四人入席,席間也沒有其他陪客,甚至連助興的絲樂班子都沒安排。
寧子敬一看這場面就明白了,這接風宴只是個名頭,應該是有一些敏感的話題需要在席間探討,所以才會屏退了閑雜人等,以免走漏了風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