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哈建義則是因其在這幾天交接過程中的表現,打破了石成武對他的刻板印象。
石成武本來認為哈建義是個話不太多,比較內向的人,但經過這次的合作,他才意識到哈建義其實是屬于“人狠話不多”的類型,該出手的時候就不會手下留情。
在九江城內抓到的兩股伏兵,哈建義都親自參與了審訊,而且事后也是由他提議并親自督陣,在九江東門外公開槍斃了帶隊的幾名明軍武官。
之后盧從善在石迪文的授意下,羅列出本地一些親大明的地方勢力,也是由哈建義組織執行了抓捕行動。僅僅兩天時間,就已經抓了四五十號在本地有名有姓的人物,連同家屬、仆從等,已有數百人之多。
這些人如果在本地關押,難免會夜長夢多,所以哈建義根本就沒讓他們在九江大牢里過夜,統統判了流放三千里,然后連夜裝船運走。其歸宿要么在遼東苦寒之地,要么就是南海某地剛開發出來的定居點,總之不會讓他們輕易再回到九江來。
這樣的處理方式自然顯得十分簡單粗暴,而且過程中難免會有些無辜之人被卷進來,但卻極對石成武的胃口。想當初他剛到南京的時候,其實也是使用了類似的方式處理當時的混亂局面,在極短的時間內就起到了相當好的震懾效果。
九江要比南京小得多,處理結果也會更快地傳播開來,當那些親明的社會人物一個個消失,大明在本地的影響力也會隨之快速下降。沒有被牽連到的普通民眾,自然也會明白自己所處的環境,已經不再是大明的天下了。
正因為哈建義在這幾天表現出的果斷決絕,石成武才能放心讓他在九江城坐鎮指揮,即便這地方再生出什么亂子,相信哈建義也能迅速把火頭撲滅。
而原知府盧從善這些天的日子就不是那么好過了,本來說好的交接之后留在九江當顧問,待時局穩定之后會另行安排職位,哪知道被伏兵事件這么一鬧,榮華富貴幾乎就雞飛蛋打了,而且如今還落了個里外不是人的處境。
海漢人對他的信任大打折扣,而本地人也因為大量知名人士被抓捕發配,將他視作了賣國賊看待。
盧從善當然對此覺得十分委屈,自己完全遵照了與石成武的事前約定,基本達成了對方提出的所有條件,而且也實現了九江不被戰火侵襲的目標,怎么到最后反而會落得這樣一個下場。
無論如何,這九江看來是很難長期待下去了,盧從善也在琢磨是不是應該主動向石成武提出申請,換個地方延續自己的官場生涯。
于是在石成武離開九江城率部前往長江上游巡邏之前,盧從善找到他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石成武聽完之后,只是微笑著拍拍盧從善肩頭道:“盧大人,你是聰明人,但可不要被聰明給誤了。首先你要在九江證明你的價值,我才會考慮是不是應該把你調動到別的地方去當差。”
盧從善正待分辨幾句,石成武已經搶在前面道:“你之前所做的這些,頂多算是功過相抵,我沒有追究你的責任,也是覺得你的確有許多不易之處。你若能輔佐新來的寧大人,盡快讓九江重新步入正軌,我就在南京給你留個職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