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導致它們的存在對章江門附近的海漢軍來說,完全就是活脫脫的靶子。
沒等這些火炮進入到作戰狀態,便毫不意外地遭到了迫擊炮的打擊。這些火炮本身倒沒怎么受損,但炮兵可就沒那么抗揍了,頓時便有數人倒地不起。
但由于街道環境原因,守軍的火炮要保持對章江門有效的射界,就已經無法再往后退了,有兩門炮硬著頭皮打了一輪,卻未能準確擊中章江門的目標,炮彈飛過廢墟上方,從這處缺口直接打到城外去了。
海漢軍當然不會給他們留下二次開火的機會,隨即便摧毀了這兩門尚有作戰能力的火炮。
丁保國此時已經趕到附近督戰,在聽聞趕來增援的火炮部隊也被海漢軍消滅后,不禁大感失望。
他在制定作戰計劃時,其實也考慮過被海漢軍破城之后的抵抗措施,所以在城內還留有為數不少的兵力,以及火炮等重武器,準備借助城內高低起伏,水系遍布的復雜環境與海漢軍周旋。
但海漢軍的戰術戰法還是出乎了丁保國的預料,原本他認為憑借自己的提前部署,怎么也能堅持個十天半月,海漢軍到那時候就算能破城,應該也是快到強弩之末了。屆時憑借城內的生力軍,應當能與其有一戰之力。
可誰能想到這才正式交戰第二天,海漢軍居然就已一舉攻破了城防,而且還是在丁保國認為不可能被作為主攻方向的章江門。
而城破之后趕來增援的守軍,也完全沒有如丁保國預想的那樣堵住缺口,反而是被對方以極少的兵力守住了這個缺口,連提前布置在城中的火炮也未能發揮預期的作用,僅僅一個照面就已損失了超過十門。
當然更令丁保國心痛的是,那些好不容易才訓練出來的炮兵,甚至都沒能得到開火的機會,就已倒在了陣地上。
而海漢架設在章江門廢墟上的兩挺重機槍,更是讓明軍膽寒,他們無法想象這東西是如何做到幾乎不間斷的連續射擊,而且其威力和射程都堪比明軍陣營中的小口徑炮了,尋常的盔甲和盾牌在百丈距離上仍是完全無法抵擋。
丁保國在遠處看到重機槍開火掃射明軍的景象后,心知此物不可力敵,也只能暫停了繼續依靠步兵沖鋒的想法。但他若是了解重機槍的特性,或許就不會做出這樣的決定了。
這機槍連續射擊一陣之后,槍管溫度便會升到一個足以融化金屬的程度,哪怕槍管外包覆有一層水冷裝置,也依然會讓其性能大打折扣,直接影響到槍管的使用壽命。
此外其所耗費的彈藥數量也是相當驚人,一挺機槍的備彈量幾乎相當于一個步兵連,而開火時的消耗速度還要比步兵連快得多。
先前擊退明軍沖鋒作戰的連續掃射,兩挺機槍就已各自打掉了幾百發彈藥,照這種速度打下去,很快就會將備彈打完,屆時這玩意兒就變成無用的鐵疙瘩了,甚至不如步槍有用,起碼步槍還能上刺刀近身搏殺。
丁保國若是狠下心讓明軍再沖殺幾輪,說不定還真能暫時耗盡這兩挺機槍的戰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