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技術人員的指點,民工們將長達兩丈有余的木樁按一定的間隔豎立起來,然后用大錘打進河底。從兩頭一起施工,很快就在七八米寬的河道上筑起一道稀疏的籬笆。然后用小船將裝滿石頭的大竹籠從上游運到籬笆附近投下,這樣木樁籬笆就可以攔住竹籠,很快形成一道水下壩體。
近百個裝滿石頭的大竹籠入水之后,已經連成了一條冒出水面的簡易圍堰,這時候明顯能看出流經這邊河道的水量減少了許多,下游水面下降了至少兩三米。民工們此時開始對籬笆墻打樁補漏,用更多的木樁一點一點將空隙補上。幾個大功率水泵的取水頭已經深入河底,開始將圍堰后的河道積水迅速排干,抽出的河水通過管道嘩嘩地流入到另一條河道中,讓圍觀的民工們都是驚訝得合不攏嘴。
到下午四點的時候,壩體選址附近的河道積水已經排干了八九分,只是河底的淤泥還厚達一兩尺,至少需要上百人挖上一整天才行。不過工程指揮人員可沒那么好的耐煩心等著慢慢清理淤泥,總指揮劉山夏讓人從岸邊向河中間鋪設竹木跳板,然后就讓民工們踩著木跳板開始在木樁籬笆后鋪設大塊防水布,接下來用麻袋土包筑起圍堰主體,堵住已經稀稀拉拉的小股漏水。為了修筑這道土包圍堰,當初籌委會還專門在物資采購中增加了一項數目為兩千的麻布口袋和數百平米的專用防水布,如今算是派上了用場。
有鑒于目前勞動力人手比較充足,工程指揮部決定晝夜開工,實行三班倒,天黑之后用柴油發電機繼續供應照明,讓民工們下河清理河道淤泥。河道兩岸和圍堰上的數盞ed大燈將整個工地映照得燈火通明,而這種沒有明火的照明裝置讓今天才新來的民工們嘆為觀止,對先來者所說的“短毛老爺會作法”這種原本還有點懷疑的言論頓時變得深信不疑。
工程的進行可謂異乎尋常的順利,第二天開始的河底清淤也沒有遇上什么大的問題。淤泥清除之后,水壩選址的地方就露出了完整的巖石基底。劉山夏得意地對項持南說道“看看,這就是準備工作做得到位的好處都不需要過多的勘察,直接套用后世的水利工程分布圖就行了。”
項持南正色道“你也別高興得太早了,圍堰堵水只是第一步,真正的工程現在才剛剛開始。你小子可是在執委會立了軍令狀,要在今年汛期來臨前完工的。走吧,我們也下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