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貨物可以送到崖州城外進行交割,途中有損壞算我們的。”施耐德又拋出一個誘人條件。當然這個條件對穿越眾來說根本不算什么,“飛速號”從勝利港到崖州城跑個來回,也就大半天的事,而且“飛速號”船身平穩,在近海地區運送這些易碎品再合適不過。
與海漢人的交易雖然是以物易物,但這東西到自己手里一倒騰,不就變了現銀了嗎張掌柜一咬牙,便允了下來。
就在張掌柜以為生意已經談得差不多,正考慮要不要留飯的時候,施耐德又拿出一件東西遞到張掌柜面前“你看這個如何”
張掌柜一見之下立刻伸手接了過去,一臉驚訝地問道“貴方竟有巧匠能制出此種銀鏡”
張掌柜手里拿著的就是一面小小的化妝鏡,不過成人掌心大小,金屬鏡框,樣子十分的精巧。這玩意兒是為了與17世紀的商人交易,穿越前執委會從義烏小商品城大批量購入的交易物資之一,進價只有幾毛錢。當然執委會采購的尺寸不止這一種,大大小小的各種化妝鏡采購了好幾千個。
這倒并不是執委會沒法在穿越后制造鏡子,事實上14世紀初威尼斯人就發明了錫箔和水銀的制鏡法,這也是執委會要求行動隊采購錫石和丹砂的原因之一。但這種制鏡法效率極低,且材料含有劇毒,對制鏡工人的身體傷害很大,最關鍵是鏡面鍍膜不持久,時間稍長鏡面便會慢慢花掉。盡管如此,威尼斯人也把這個秘密保持了三百年,直到17世紀后半葉,這種水銀制鏡技術才通過某些秘密渠道流入了法國。而18世紀德國人發明的硝酸銀制鏡法則大大改進了這些缺陷,但無論是主材硝酸銀還是需要用到的酒石酸鉀鈉和氨水,穿越眾暫時都制備不出這些材料,所以只能先大量儲備成品,等以后化工工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才能開始自行大規模制造鏡子。
至于說這東西到底好不好賣,能賣出什么價錢,只要看看張掌柜現在哆哆嗦嗦的嘴唇和手指就知道大概了。要知道這個時期的確已經開始有西方的傳教士和商人帶著鏡子來到大明,但威尼斯那點可悲的產量連供應歐洲的貴族都還遠遠不夠,就更別說大規模地販運到遙遠的東方發售了。在東方這個龐大的市場上,穿越眾將要發售的鏡子幾乎找不到競爭對手,就算是發明制鏡術的歐洲地區,在未來也必將成為工業化制鏡的傾銷地。
“不知貴方對此銀鏡要價幾何”這次張掌柜也不敢開價了,因為連他也只是聽說過這種傳說中有市無價的銀鏡。
“這種兩寸的銀鏡,二十兩銀一面。”施耐德報了一個他認為并不算太黑的價格。而旁邊坐著的穿越眾聽到這報價之后都是表情怪異二十兩銀子在后世的價值已經足夠買兩千多面這樣的小鏡子了這個十足的奸商
張掌柜卻是從施耐德的報價中捕捉到另一個信息“這種銀鏡,貴方還有其他尺寸”
施耐德對張掌柜在驚訝之余保持了足夠的商業敏感非常滿意,笑著點點頭道“五寸的銀鏡,一百兩一面,八寸的銀鏡,三百兩一面,方鏡一尺起,八百兩一面,至于更大的尺寸我們暫時不會發賣。”
張掌柜一只手死死地抓住了椅把,勉強撐著身體不讓自己昏過去。這些海漢人居然能造出一尺見方的銀鏡而且聽對方的口氣,似乎還有更大的尺寸暫時不想拿出來。
執委會的物資倉庫中的確還有更大尺寸的鏡子,就連一人高的穿衣鏡也有好幾面。但那些屬于“特殊商品”,并不是準備用來在市場上出售的,除非有朝一日穿越眾已經能造出同樣大小品質的鏡子。這些大尺寸的鏡子,是執委會留著準備在必要的時候賄賂一些朝廷高官,甚至是進貢給皇室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