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騷亂,軍警部預設的靶場并不在田獨的二號基地附近,而是放到了勝利港東邊,田獨河入海口的那一大片沙洲上。上次海盜來襲之后,顏楚杰曾帶隊去那地方追剿逃脫的海盜,發現這塊地方地勢平整,又沒有人居住,朝東的一方都是山嶺,很適合用來設置靶場。于是在他的提議下,軍警部就將這里作為了近期的火炮火槍試射靶場。
出廠前最后還將兩門炮過了一下秤,都在220公斤上下,重量相差不到200克,相比這個時代的同口徑火炮重量往往相差數斤乃至數十斤的鑄炮水平,冶金車間這幫新手已經可以堪稱大師了。
冶金車間幾個本地勞工用手推車將兩門炮和三十多發炮彈送到碼頭搬上了船,不相干的人便各自散去了,接下來還要去靶場的基本就只剩下軍警部和幾個化工小組的人。
之所以會有化工小組的人在,是因為他們必須去現場看看趕制出來的火藥究竟使用效果如何。化工組比冶金車間的人稍微幸運一點,他們早在幾天前就已經得到了軍警部的通知,試制火炮發射火藥,一幫人在簡陋的條件下緊趕慢趕,還是趕在火炮試射之前如期上繳了五十公斤顆粒式黑火藥,并且為了便于使用,按照每包250克進行了分裝。
以這個時代的科技水平而言,絲綢無疑是最適合做火炮發射藥包的材料,不過目前穿越眾還沒有大量進口絲綢的渠道,沒法使用這種昂貴的商品來制作藥包,所以只能暫時以粗紙代替。但就算這樣也已經處于國際先進水平了。要知道現在大明最厲害的炮手也只不過是憑個人經驗,在發射前大概判斷需要裝藥幾斤幾兩,而并沒有將火藥定量定裝,制作標準化藥包的概念。
當然,現在化工組拿出來的產品威力如何,暫時都還是停留在紙面上的計算數據,真正的使用效果還是要在實際發射中才能體現出來。但至少在火藥顆粒化和定裝化這兩個方向上,化工組已經大大領先這個時代的同行們了。
使用標準化的定裝火藥除了在戰場上能夠節約火藥,節省時間,提高火炮發射速度之外,還有兩個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是為了確定火炮最理想的裝藥量。所謂的理想裝藥量,就是當炮膛內的火藥全部燃燒完畢的時候,正好推動炮彈飛出炮口。如果裝藥太多,火藥還沒充分燃燒完畢,炮彈已經離膛,那么實際上是浪費了部分火藥。如果裝藥太少,火藥燒完的時候炮彈還在膛內,那么炮彈與炮膛的摩擦會使得出膛的初速降低。
考慮到火炮的不同發射角度對炮彈施加的重力影響會有變化,這個理想裝藥量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就更加需要定裝火藥包來簡化火炮發射的操作流程。
第二個作用是借助理想裝藥量,可以制定出實用性極強的射表,即射擊角度、裝藥量和射程之間的關系。實戰中炮手們只要直接參照火炮射表,調整射擊角度和裝藥量,便可以有效命中某個距離上的打擊目標,而定裝火藥可以說就是為這種火炮戰術而生。有了這種戰術之后,炮手開炮時不用再憑經驗碰運氣,他們所要做的就是確定射界范圍,然后根據射表炮擊目標即可,火炮在戰場上的真正殺傷力也將因此而大大加強。
這種通過調整裝藥量來計算射程,發揮火炮性能的方法其實早在16世紀的歐洲就已經出現,歐洲的鑄炮師甚至還會在出廠的火炮上附裝一把專門用來測算火藥量的比例尺。明朝末年葡萄牙人向中國出售火炮的同時,也輸出了他們的火炮戰術,派出一些火炮教官到明朝軍隊中傳授這種較為先進的作戰理念。不過掌握了這種技術的炮手立刻就把它當作了保住自己飯碗的獨門秘術,導致這種“高級技術”根本就沒能在火炮部隊中廣泛傳播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