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夕被陶東來這話提取了興趣,趕緊追問道“那先給我透露透露,下一步準備開發什么產品來投放市場”
陶東來豎起兩根手指道“一是肥皂,二是火柴。”
肥皂這東西從歷史上來說并不是什么新鮮玩意兒,羅馬人早在公元2世紀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原始的肥皂生產,用動物脂肪與草木灰來制造肥皂。而中國人制造肥皂的歷史同樣源遠流長,到南宋的時候,“肥皂”這一名詞已經明確地出現在了當時的書籍當中。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就非常明確地記載了肥皂的制法,宋人楊士瀛所著的仁齋直指也有非常詳盡的肥皂制作配方。金瓶梅中曾提到“茉莉花肥皂”,以后世的眼光來看,應該算是一種比較原始的香皂了。清人李漁在閑情偶記一書中記載道“皂之佳者,一浴之后,香氣經日不散。”古典名著紅樓夢當中,也有對賈寶玉使用香皂的描寫。
不過中國人所使用的肥皂跟后世日常所見的香皂肥皂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生產效率和去污能力都遠遠不如后者,在民間使用非常普遍,毋庸置疑,肥皂即便是在這個比較原始的時代,仍然是一種市場潛力巨大的日用品。
但率先在執委會上提出生產肥皂的部門并不是化工部或者商務部,而是軍警部。軍警部提出這個計劃可不是出于經濟上的考慮,他們的目的相當明確,那就是通過生產肥皂來獲取副產品丙三醇,也就是俗稱的甘油。而甘油除了在醫學、印染、食品、造紙等行業中都有廣泛的用途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制造硝化甘油,即19世紀瑞典科學家諾貝爾所發明的安全炸藥的主要成分。
當然要制造硝化甘油炸藥,僅僅有甘油是不行的,硫酸和硝酸同樣不可或缺,而且就算穿越眾的大資料庫里有詳細的配方和制作工藝,要大規模生產炸藥仍然是一件極其危險的事情,根本不可能一蹴而就。這中間所需經歷的研制過程,不知要比資料庫里那些枯燥的文字說明繁瑣多少倍,或許要等到好些年之后,甘油才能真正運用于軍事領域。
而軍警部提出這個方案,倒也沒指望能在短時間內就能生產出黃色炸藥,只是想要將其作為未來軍事科技的預研項目。但不管怎么說,肥皂或香皂的制造的確是一個擁有良好市場前景的項目,而且要投入生產也并不算太難。
三亞地區擁有豐富的椰子資源,冶金車間已經根據執委會的要求生產了一套榨油設備,接下來便是建設一個小型的榨油作坊來專門生產椰子油。等過兩三年農業部大面積種下的油棕開始結果,那么就還能再獲得一部分棕櫚油的補充,制皂所用的油脂根本就不用擔心供應問題。而制皂所需的另一材料燒堿,只需等到水電站投入使用,便可以通過電解食鹽水這一簡單的方式來進行生產。單單從工藝上而言,大規模的生產肥皂已經沒有什么明顯的技術障礙存在。
執委會通過肥皂的生產方案之后,化工部立刻便提出了火柴的生產方案。他們的理由很簡單,那就是制備火柴所需的各種材料都已經齊備,沒有理由不生產這樣一種生活必需品即便不拿出去賣,穿越眾自己也遲早會用到。
制造火柴的原料并不復雜,主要是火柴頭上的氯酸鉀、二氧化錳、硫磺等物質,以及涂有紅磷的發火面。早在穿越之初,執委會組織工作隊拜訪黎峒的時候,就已經探明了位于內陸地區的大茅磷錳礦,這里的磷礦儲量近千萬噸,錳礦儲量也有過百萬噸,足以支持穿越集團的生產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