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完全是沒辦法的事,就算按照后世的最輕軌道標準,修建一公里的鐵路也至少需要鋼鐵70噸以上,而如果采用復線建設,那么這個需求量還得翻番,而這個重量甚至還沒有計算道釘、連接鋼軌的魚形板以及道岔之類的配套裝置在內。真要采用全鋼鐵軌道,那么田獨鐵礦這條僅僅三百米的復線軌道就得40噸鋼鐵才能滿足建設需要,就算眼下真有這么多的鋼鐵,執委會也不敢一股腦全用在這條軌道上。
而在這條軌道上拉動沉重礦石的也并非剛剛問世的蒸汽機,而是原始的畜力。雖然速度稍微有點慢,但已經大大地節省了人力資源,以往一車礦石至少要五六個人又推又拉才能運走,現在只需一頭牛就夠了。在這幾個月與黎人的持續交易中,穿越集團已經得到了七八十頭牛,這其中除了一部分分給了農業部作為耕牛使用之外,礦上也分到十頭牛,而修建軌道之后,這十頭牛所能完成的工作量就足以為鐵礦開采節省下幾十個勞力。
正因為軌道運輸的高效,工業部在規劃鴻基煤礦的時候就將軌道運輸列入了基建項目,不過立項容易建設難,真正需要面對這個難題的卻是建設部。修建軌道并不是圖紙上兩點之間拉一道線那么簡單的事情,盡管考察隊已經了圖文影像資料,但劉山夏仍然還需要得到王湯姆的進一步說明才能作出判斷,這不單單是建設部一家的事,同時還牽涉到工業部是否要給木工房和冶金車間下達生產任務的問題。
王湯姆皺眉道“工程技術方面,我不是太懂,還是讓喬志亞來說吧。”
喬志亞起身道“我們可以從圖上看到,以這條河谷的走勢,修建一條軌道并不難,關鍵是為了預防雨季的河水,我們必須要從比河床高出一截的河岸開始修建,這可能會需要用到工程爆破的手段。如果炸藥的供應能夠得到保證,那我認為在這條通道里直接鋪設軌道是比較可行的方案。”
“那你能不能估算出大致需要的人力和工期”陶東來追問了一句。
“如果有五百勞力和充足的工具,我認為打通這條河谷通道不會超過半個月。至于鋪設完港區到開采區的軌道,順利的話一個月之內就能完成。”喬志亞想了想才回答道。
“還是太慢了點,時不我待啊”陶東來感嘆道“再等上一個多月,我怕冶金車間這邊都快要停工了。”
“實際上應該要不了那么長的時間。”寧崎插話道“如果按照考察隊所說,只要我們有足夠的運力,就能從越南東部沿海地區源源不斷地獲得勞動力,新港的建設不會再像大本營這樣,經常面臨勞動力不足的狀況。喬志亞說的是五百人的施工進度,那如果我們能夠投入一千人呢兩千人呢”
陶東來立刻轉頭往向海運部的坐席“小越、小孫,你們怎么看”
越之云和孫長彌對望一眼,孫長彌點點頭示意越之云先說。越之云便開口應道“我們目前手頭有三艘比較大的船,如果盡快投入這條海外航線,那么除了載貨之外,每次大概還可以從越南東岸運送三百到四百人去新港。加上何夕從北面租了三艘船,那這六艘船每次可以運去至少五六百人,兩地之間的往返航程大概需要四天,一個月下來運送兩三千人問題應該不大。”眼見眾人臉上露出喜色,越之云又補充了一句“當然,我所說的這個數據只是紙面上的計算而已,實際運行當中我們幾乎沒有可能實現這樣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