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委會在物資籌備上綠燈大開,凡是新港建設需要的物資,只要現在倉庫里還有,幾乎無一例外都很快得到了批準。現代藥物因為儲備量有限,一向被執委會限制使用,這次醫療組交上去的清單竟然一點沒打折地獲得了通過。就連已經被列為戰略儲備,受到嚴格管控的燃油,執委會也十分“慷慨”地批了整整一噸給新港項目。而倉庫里沒有的,執委會便想方設法從現在使用中的地方拆,比如活動板房和光伏發電設備等等。
但物資的籌備僅僅只是新港項目準備工作的一部分,對于新港項目來說,最重要的仍然是人力,是穿越集團這些掌握了先進技術的成員。開發新港項目,大本營需要派出多少人,又應該派哪些人,駐外周期和駐外的薪酬待遇應該怎樣形成制度化,這都是需要執委會仔細考量的問題。
到目前為止,只有極少數的崗位已經確定了外派人選,比如建設部將派出以劉山夏為主的技術骨干,而礦業勘探組的田葉友已經向執委會遞交了新港的常駐申請,至于行政、民政和運管等部門,則尚未確定人選。
在行政方面,執委會的意見是至少要有一名執委到新港去,哪怕今后不常駐當地,起碼也要在初創階段把行政管理工作先抓起來再說。關于這個海外分基地一把手的人選,執委會也討論了好幾次,這倒不是說沒人愿意去,而是這幫執委們都有各自脫不開身的本職工作,無暇顧及海外。
現在這一屆試運行中的臨時執委會一共九名執委,基本都是由各個部門的負責人出任,包括建設部陶東來、工業部白克思、農業部袁若修、信產部蒙賀、內務部寧崎、外交商務部顧凱、財政部施耐德、軍警部顏楚杰以及海運部越之云。每個執委手頭上都有一大堆事情要管,隨便抽調一人就有可能造成管理上的空白區。執委會討論了好幾次之后,最終這個人選落到了相對不是那么繁忙的顧凱頭上,而駐外期間他的本職工作將由施耐德暫時兼任。
確定領導人選之后,接下來便是每個相關部門的外派人選審議,礦業、建設、醫療、通信、海運等部門,一一呈上了候選人員名單供大家討論審核。為了保證審議流程的效率,這些人選在此之前都已經經過了各部門的初步審定,只要沒什么大的問題都會順利通過最后這一關。
海運部報上來的人員名單密密麻麻寫了足足兩三頁,這次除了一小部分需要留守大本營的船員之外,幾乎所有在海運部注冊的水手船員都被劃進了名單中。就連當初被穿越眾俘虜而留下來的幾個明軍水手,這次也得服從征調全部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