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主權碑上的內容,執委會之前也經過了充分的討論,最終還是決定以后世共和國的主權碑形式為參考,盡可能地簡化,因為這東西在數年以后很可能需要大規模地建造,現在把規制搞得太復雜,以后建造的時候麻煩就會很多。于是海漢政權的第一塊海外主權碑的內容就這樣誕生了,四面一致,上方豎著刻有“海漢”兩個一尺見方的大字,下方刻著“一六二七年海漢執委會立”的字樣,并且全部用紅漆填充,隔著老遠也能看到。
據后世的史書記載,“這塊主權碑的建立象征著海漢共和國從此踏上了征服世界的道路,在場的民眾無不歡欣鼓舞,掌聲雷動,上千移民一起慶祝這里從此納入到海漢執委會的治下,成為一片新的樂土”
但事實上主權碑落成之時,小山包上只有饑腸轆轆的顧凱和七八個累到不行的勞工,根本沒有掌聲和喝彩聲,也沒有什么歡欣鼓舞的民眾,所有人腦子里都是同一個念頭趕緊弄完了下山吃晚飯
好在這些漁民們的家什不算太多,收拾搬家并不需要太多的時間。上午十點,“飛速號”拖著七條小木船和四十多名漁民從這里出發,兩個小時之后,這支看起來頗為奇怪的小船隊終于在吉婆島東北海域趕上了大部隊。而看到這支八艘大海船組成的“龐大”船隊之后,原本心中還有些惴惴不安的漁民也安定下來。他們當中的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見到如此之大的海船,不由得嘖嘖稱奇。
船隊向東橫穿下龍灣,這一帶的海域島嶼眾多,秀美的海上風光也引得移民們紛紛到甲板上爭相觀看。下午兩點,船隊抵達了后世的錦普港海岸,然后沿著海岸轉向北方繼續前行。約莫半個小時之后,領航的“飛速號”發出信號,馬上就要抵達目的地,要求后面的船隊開始減速慢行。
在經過一道約莫三百米寬,六百米長的海峽之后,考察隊前次所選定的港灣終于出現在船隊眼前。這個天然港灣約莫有五百米的海岸線,近岸處沒有任何的礁石、沙洲,水深也十分理想。緊挨著港灣南側,有一座海拔在六七十米上下的小山包,正好與海峽對面的島嶼扼守住整個進出港灣的通道。
1627年7月21日,大明天啟七年六月初九,來自勝利港的拓殖隊終于抵達了此行的目的地。
按照事前制定好的登陸計劃,吃水較淺的“飛速號”首先靠岸,對沿岸的水深和海流做了查探之后,才通知后面的船依次靠岸。首先登岸的仍然是軍警部成員和武裝民兵,他們需要在近岸出劃定出登陸區,并且對登陸場周圍實施一定程度的警戒。這里雖然是無人區,但各種野獸仍然為數不少,考察隊上次來這里見到了犀牛和鱷魚,但還有尚未露面的虎、豹、熊等猛獸生活在這里的森林之中,片刻也大意不得。
民政部門在這兩天的航行途中就對臨時征召的移民們進行了分組,并且將兩百名來自勝利港的移民以一比四的比例也打散分配到這些移民小組當中。每個移民組保持在百人左右的規模,由來自勝利港的移民負責帶領新移民,這些已經經過最少一個月以上公社生活的歸化民經過了各種方式的不斷洗腦,在遵紀守法方面會為新移民作出良好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