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就有腦子轉得快的人在詩會之后悄悄找到李奈,硬是要先拿訂金進行預訂。有鑒于消費者高漲的購買熱情,李奈也只有“無奈”接受了這些預訂,兩三天下來,便已經有二十多人在李奈這里下了訂金,其市場前景可以說是一片光明。
根據帶回這些樣品的李掌柜所說,這還只是海漢人試制出來的樣品而已,正式的產品肯定會更為精致完善。海漢那邊的一位施掌柜已經發了話,后續會有多種多樣的產品陸續推出,而且會將這個類別的產品從品牌、價位上區分開檔次,用海漢人的話說,這叫做“針對消費者的需要來開發產品”。
李家父子幾人聽得都是一愣一愣的,這些經營策略中蘊涵的道理并不算特別深奧,他們都是經商多年的人,稍稍一點便能想通其中關鍵,但偏偏就從未有人這樣想過,這樣做過。李掌柜所轉述的這些言論,就像在他們眼前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一樣,讓他們認識到原來生意還可以這么做。
當然,除了這些之外,那一千斤精鹽也引起了李繼峰不小的興趣。私鹽這生意利潤不消多說,在商場打滾多年的李繼峰自然是有數的。而海漢人所的這些精鹽不但質量夠好,而且價格極其低廉對方愿意以每千斤五十兩銀的價格向“福瑞豐”長期供貨。與目前廣州市面上每千斤三百五十到四百兩銀的價格相比,利潤簡直高得嚇人。就算是“福瑞豐”自己不直接售賣,將這些私鹽轉賣給幾家本地鹽商,這轉手的利潤也同樣非常可觀。但出于謹慎起見,李繼峰還是叮囑了李掌柜,向海漢人回話的時候需要求對方每月供貨萬斤以上如果沒有龐大的交易量作為支撐,那么這門生意所能帶來的利益還不足以讓“福瑞豐”為此而冒險。
已經跟海漢人打過不少交道的那位崖州李掌柜對海漢人做生意的態度非常推崇,在他看來,海漢人做生意有幾個特點,其一是守信,談好的商品價格、種類數量都不會更改,賬目的結算也十分清楚,絕無拖延反復之舉。
其二是靈活,海漢人做生意極少會要求必須現銀支付,一般都是以物易物的情況居多,而現在更是推出了“流通券”這么一個東西在本地交易中代替銀錢使用,省去了錢款結算中的清點數目、檢查成色的麻煩。
其三是方法,海漢人不但掌握了先進的生產工藝,其推銷商品的技巧也十分值得學習,像這次李奈所搞的詩會,實際上就是施耐德給崖州李掌柜出的主意,當然施耐德描述這個辦法的時候并沒有提到采用“詩會”這種形式,而是用了另一個所有人都比較陌生的詞語產品推廣會。但不管怎樣,這個方法顯然是十分奏效,李繼峰甚至已經想好了以后有什么新東西上市的時候,都應該像這樣提前搞一搞推廣才是。
崖州李掌柜所總結出的這幾個特點,也就成為了李奈出行瓊州島拜訪海漢人的一個重要參考。李掌柜在幾天之后便帶著數千兩現銀和兩艘為海漢人購買的海船離開了廣州,他將去勝利港向海漢人訂購下一批的玻璃器皿、文具、鏡子,或許還會有其他新出的好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