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再過兩年軍工制造技術進一步發展,開始使用定裝彈的時候,購買方對彈藥的依賴性會越來越強。這些后續的銷售不但會為軍工部門帶來大量的盈利,而且也會變相限制住那些買家的實際戰斗力,讓他們無法與穿越集團長期為敵。
李奈想來想去,都覺得這生意可以做,但這海漢人是否能夠如期足量供貨,卻是要再問上一問。于是他便對陶東來問道“那不知若是要訂制這種鳥銃,需要多長時間才可交貨”
陶東來心知大事已成,展顏笑道“我們現在就有一批庫存的新槍,如果李先生定的數量不是太多,那立刻就可以交貨。”
從二七式火繩槍定型生產以來,軍工部門已經制作了兩百多支,其中黑土港拓殖隊帶走了六十支,目前的民團裝備了不到一百支,而剩下的近百支槍都上好了槍油放在軍火庫里,等著第三批學員結業,進入到民團編制之后才會進行裝備。不過現在看來,這批新槍的主人很有可能會換一換了。
李奈先是一愣,接著便搖頭道“施先生這話只怕有不實之處,據我所知,如此精良的鳥銃,只怕只有馬尼拉的佛郎機人和巴達維亞的紅毛人才有。”
放在這個時代背景之下來看,李奈也算是很有見識的年輕人了,這也與他的家庭環境有極大的關系。“福瑞豐”的經營范圍中也有不少西洋貨,與西洋各國的海商都有貿易往來,所以他才會知道這個時代中南洋地區最大的兩個貿易中心。
巴達維亞即是后世印尼首都雅加達,十七世紀初荷蘭人開始在遠東建立殖民點,其中心便是爪哇島上的巴達維亞。1619年荷蘭東印度公司第三任總督彼得爾斯遜將巴達維亞設為了東印度公司的總部,這里也就一躍成為了整個東印度群島殖民地的政治經濟中心。
荷蘭人想方設法引進了大量的中國移民到巴達維亞從事基建項目,并且通過種種手段,誘使中國的商船前往巴達維亞進行貿易,以獲得他們夢寐以求的絲綢、瓷器、茶葉等貨物。像絲綢這樣的東方商品從這里轉運到歐洲以后,毛利率就高達三倍以上,足以讓趨利的荷蘭海商們為此鋌而走險。
事實上十七世紀的東印度公司為了讓更多的中國商船前往巴達維亞進行交易,曾多次派出武裝艦船封鎖西班牙人占領的馬尼拉、葡萄牙人占領的澳門以及澎湖列島一帶的港口。
而馬尼拉是由西班牙人在十六世紀70年代占據的殖民地,并且在十六世紀末逐步成為了西班牙在遠東地區殖民統治的首府。從地理位置上看,馬尼拉距離廣州約六百海里,而雅加達離廣州則足足有一千八百海里,距離足足是三倍之多,所以大多數海商在航路正常的時候仍然會選擇去馬尼拉進行貿易。
而此時被葡萄牙人租借的澳門,因為葡萄牙還尚未脫離西班牙的統治取得獨立,所以西班牙商船在澳門也可以停靠和貿易,而明朝也將這兩國的洋鬼子統統稱之為佛郎機人。
這些中外之間的貿易既有正常的商品往來,同樣也夾雜著一些秘密或者半公開的軍火交易。就李奈所知,澳門的佛郎機人可是賣過不少紅夷大炮給朝廷,還有制作精良,來自數千里之外奧斯曼帝國的魯密銃。而這些進口的武器質量似乎也明顯優于國產貨,就如同眼前這些火繩槍對比李家莊民團裝備的鳥銃一樣,李奈顯然不太相信這些民兵所使用的火繩槍,是由海漢人自己所造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