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個要求被陶東來拒絕了,但李奈也沒有為此感到氣餒,能在這里買到這種重型武器本來就是意外之喜了,要知道這玩意兒可是連西洋人都不愿輕易出售的,純粹是有價無市的緊俏商品。李奈很快就下了訂單,購買6磅炮十門,12磅炮五門。好在考慮到火炮的豐厚的利潤,軍工部門此前已經提前預制了一批外貿貨,這個訂單居然能夠全部以現貨的方式給“福瑞豐”,倒是方便了之后的貨款結算。
之所以只買了幾門炮并不是因為李奈錢沒帶夠,而是他們回程的時候就只有一艘船,且載重量有限,而這十幾門炮加上彈藥,重量已經超過了萬斤。考慮到回程時還要裝載其他貨物和補給,李奈只能暫時忍下來,心中暗暗決定等回到廣州之后立刻就要申請第二支船隊來勝利港大肆搜購一番。
至此,陶東來和施耐德帶著李賀二人參觀新兵營的真實企圖獲得大成功,火繩槍加上火炮的訂單金額達到了一萬三千多兩,這也是穿越以來外貿訂單中數目最大的一筆。而這樣的一筆大生意從他們在新兵營碼頭登岸到達成初步協議,僅僅耗時兩小時十五分,兩名嘴炮推銷員的工作效率堪稱相當厲害。
而痛快花掉這么多錢的李奈也一點都不心疼,在他看來這些東西運回廣州之后,很快就能賺到翻倍的利潤,這種暴利生意在如今競爭激烈的海商行當中可是越來越少了。
最重要的是,李奈認為跟海漢人做生意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不必每次都用現款結算。海漢人對于各種原材料和初級制品有著非常廣泛的需求,只要運來他們所需的物資,便可以抵價進行折算,這樣一來有進有出,來此地交易也就不存在跑空的情況出現了,對船只的利用率相當高,也避免了攜帶太多現銀出海的危險。
李奈跟賀強交換了一下眼神便立刻作出了決定先看貨。火炮現在是什么行情,他們比這些穿越者更清楚,這玩意兒比火繩槍還吃香得多,福建那邊的金主可是抱著銀子到處求爺爺告奶奶都買不到。海漢人要是能紅夷火炮,那真是有多少就能賣多少,至于價格,對福建那些日進斗金的武裝海商來說根本不是問題。
于是古衛帶著眾人去了距此不遠的火炮靶場,因為火炮射程的關系,這個靶場就比火繩槍的靶場大多了,而且還修建了好幾個不同規格的炮位,其中也不乏李奈他們進港時所看到的那種炮臺設計。靶場旁邊有幾間石頭砌成的倉庫,平時用來存放火炮和彈藥。因為最近火藥比較短缺,所以火炮都已經收回了倉庫當中,炮位上空空如野。
在古衛的指揮下,眾人很快便從倉庫中推出了一門6磅陸軍炮,后面跟著一輛裝運彈藥的平板小車。與平時訓練所不同的是,炮手當中沒有再采用歸化民,而是清一色隸屬于軍警部的穿越眾,這也是為了確保這次武力展示能夠順利進行。
親眼看著海漢人的炮兵放了七八炮之后,李奈的心已經開始癢了起來。這些炮的性能絲毫都不比他所見過的紅夷火炮差,射程和精確度也有不錯的表現,硬要挑刺的話,只能說這炮的口徑實在小了一些,威力還是很有限。
打完十發之后,陶東來便示意炮兵們先停下來,向李奈詢問觀后感。
李奈故作沉穩點頭應道“此炮尚可,不知陶先生可否詳細解說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