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奈恍然大悟道“賀叔說得是,看來是我有些操之過急了。”
“海漢人或許會對此提出很多條件,只要不礙大事,三少爺盡可答應下來。即便是要參股,也可以商量商量。”賀強繼續說道“幾間鋪子,花不了多少也賺不了多少,相比我們從這里運回廣州的貨物,讓海漢人占些便宜也無妨。”
第二天一早,兩人依然是被高音喇叭從睡夢中驚醒。收拾停當之后到基地大門外領了早飯,還沒來得及吃完便見到一個海漢人快步朝自己這邊走來。李奈認得這人也是海漢人的頭目之一,據說是主管文教的“執委”,當下急忙起身見禮“寧先生早”
“兩位早”寧崎一副行色匆匆的樣子“等下吃過早飯,我就帶兩位去看一看本地的書院。”
“如此多有勞煩”李奈知道對方是海漢人當中的學者,便拋開了商人的那套說辭,變身為文化人。
寧崎這時候卻是有些慌張,剛才他看到顧凱的洋妞女友帶著幾個戰斗力比較強的小伙伴朝著執委會辦公室的方向去了,少不了是為了昨天的公示去找執委會鬧騰。寧崎可不想被大洋馬指著鼻子罵什么官僚主義,當下只能在心中祝愿其他幾個執委好運,自己趕緊腳底抹油溜了。反正今天正好有任務在身,倒也不怕事后被那幾個家伙埋怨不講義氣。
寧崎主管的文教口現在主要設立了兩處固定的教育場所,一處是在勝利港東邊的新兵營,那里除了給童軍營的小孩子教授基本的課程之外,同樣也會定期對新兵營的民兵們進行識字教育。軍警部并不會強行要求每個民兵都能寫能讀,但如果要晉升到班長以上的職務,那就必須有一定的識字量才行,否則以后看不懂軍令,寫不了戰斗報告,那還怎么當一個合格的指揮官所以稍有上進心的士兵,包括部分黎苗青年在內,都還是會努力學習識字,希望能夠有朝一日也像自己的教官那樣當上排長、連長。
而另一處教育場所,便在一號基地的西北方山腳下,這里經過伐木隊幾個月的運作之后,早已經清理出了大片的空地,寧崎便組織人手在這里搭建了一間書院,主要都是十六歲以下的兒童在這里接受教育。入學的對象主要是公社社員子女,少量穿越集團收養的孤兒,也有一些家長自己掏腰包來讀書的外來子弟。當然,穿越眾的學齡兒童也被安置在這個地方一同學習,比如大胡子約翰遜的兩個女兒杰西卡和艾米麗也都在這里學習中文。
目前這個采取走讀制為主的學校一共有學生百余人,教師資源相對比較少,包括寧崎在內的固定教師不過才五個人,但其他一些單位的穿越眾在空閑的時候也會來這里幫著上上課,比如醫療組的吳巧就經常來這里代課,并且因為外形甜美而廣受學生歡迎。
學院外建有一圈一人高的木制柵欄,并且在大門處有軍警部的哨兵執勤,這也是為了防止萬一有突發事件發生時,像學校這種地方因為缺乏組織而導致混亂。木制的書院大門上掛著一塊牌匾,黑底白字寫著“勝利港小學”五個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