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福瑞豐”跟海盜團伙之間究竟有什么樣的貿易關系,執委會對此并沒有特別的顧忌。事實上在制定武器外銷政策的時候,執委會就已經將海盜團伙列為了重要的銷售對象,而“福瑞豐”的出現恰好為穿越集團解決了最困難的銷售渠道題。
明末這個時期的東南沿海,實力最強的武裝力量并不是明朝的軍隊,而是大大小小的海盜團伙。廣東這邊狀況還稍微好一點,福建那邊的明軍近兩年跟鄭芝龍海盜集團的交手鮮有勝績,已經是一敗再敗。不過好在背后有明帝國這個大靠山,官軍承受失敗的能力仍然遠遠超過海盜,雖然屢戰屢敗,但還可以堅持繼續戰下去。而對于海盜來說,只要輸一次就可能會傾家蕩產,所以他們更愿意花錢升級自己的武裝以保證在交手中取得優勢,甚至不惜花上幾千兩銀子一門的價格向西班牙人和荷蘭人求購重型火炮。
如果論經濟實力,海盜集團當然還沒法跟疆域遼闊的明帝國相提并論,但對執委會而言,肯花錢的客戶才是好客戶。明帝國近年東北戰事吃緊,每年的軍費有一多半都是用在了關外,并沒有太多的花銷能用于南方軍隊的武器更新要不是這樣,鄭芝龍組建的“十八芝”也不可能在福建混得風生水起。
兩邊比較下來,顯然近期內跟海盜集團達成交易的可能性更大,而大明官軍到時候挨揍挨得狠了,自然也會興起購買槍炮的念頭來,穿越集團到時候再來和大明方面談交易不遲。
進入珠江之后,江面上的船只明顯就多了起來,越往上游走越是密集,到虎門附近的時候,已經能見到四百料的大福船成群結隊地出行。
“這些船是要去馬尼拉與佛郎機人做生意。”李奈介紹道“因為路途遙遠,所以商船都是結伴而行,以便在海上能有個照應。”
“從廣州到馬尼拉得要十來天吧”何夕有些不太確定的問道。
“順風順水,十日可到。”李奈點點頭肯定了他的猜測“不過南海之上,風云變幻莫測,能在十五日上下抵達馬尼拉就算是不錯了。”
施耐德聽了這話,心頭卻是在盤算如何能吸引廣東海商,逐步將他們的交易地點轉向勝利港。
船隊順著珠江逆流而上,又走了大半日,終于進入了后世廣州市區的范圍。
施耐德指著珠江南岸的一片荒蕪河灘道“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那里應該就是廣州塔所在的地方了。以前來廣州游覽珠江,這條江上的大橋一座接著一座,可是看看眼前,整個珠江以南幾乎都是荒地,簡直像是在做夢一樣。”
何夕應道“你辨識方位的能力倒是不錯。我也記得這里的沙洲是個旅游公園,可惜我到廣州會合大部隊的時間太晚,沒能來得及好好參觀一下當時的廣州。”
又前行了一段之后,兩人在船上便已經能夠看到廣州城的南城墻了。經過數日的海上顛簸,總算是順利抵達了目的地。兩人都是精神為之一振,開始仔細地打量岸上的情況,在未來的一段時期內,這個城市將成為他們發揮各自本領的舞臺。
廣州城在明初的時候分為子城、西城和東城三個區域,三城各自都有城濠環繞,子城與西城之間隔著西湖,與東城間隔著文溪,交通十分不便。在洪武三年時,由廣東參知政事周正主持,拆除了部分舊有城墻,填埋了三城之間的濠池,完成了三城合一的改造。洪武七年時永嘉侯朱亮祖又向北擴建了一段城墻,并且在北城門修建了鎮海樓也就是寧崎加入穿越團隊時曾經被陶東來等人帶去驗證蟲洞的那個地方。
到明朝后期,廣州城繼續向南擴筑,據廣州新筑子城記的描述,僅嘉靖年間擴筑的新城規模就為“長一千一百二十四丈,高二丈八尺,周三千七百八十六丈,為門八。”東城墻在后世越秀南路一線,南城墻抵臨珠江,西城墻緊挨著西濠,北城墻倚著越秀山,面積大概有六平方公里左右,基本上就是后世廣州的中心城區范圍。
這時候李奈也走到他們身邊,開始向他們介紹岸上的情況。在南城墻外的珠江沿岸地帶修建了數里長的碼頭,這里便是廣東海商最為集中的區域。而五羊驛、稅課司、批驗所、市舶提舉司等與經濟往來相關的官衙也都集中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