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漢首長們時時都把“文化”、“知識”掛在嘴邊,個個都是知書達理,甚至連伙食團負責炒菜的樊大廚樊首長張嘴都能隨便念幾句唐詩出來,這種文化氣氛讓只字不識的于大山十分向往和崇拜。他也深知自己歲數大了學不了多少東西,但自己兒子如果能得到首長們的培養照顧,日后肯定也能成為和首長們一樣的人上人。而于小寶今年已經年滿十六,要想日后在首長們手底下混出名堂,那就必須得做點事情了
為海漢首長們做事,在本地混得最好不過就是于大山自己這樣,做一個高級工頭了。但如果能去廣州,似乎會有不一樣的出路那位施先生可是生財高手,傳說能夠點石成金,本地的出產能銷往外面,大多都是靠了施先生的本事。如果能讓于小寶跟著施先生做事,就算沒學到多少本事,能去廣州見識見識也是一件好事。若是于小寶能學到一兩分施先生的本事,那日后光大于家門楣就有指望了。
于大山滿腦子想著自己的事情,連會議是什么時候結束的都沒注意到,直到寧崎從會議室里出來,他才一下子醒過神,想起了自己來這里的目的,趕緊迎上去道“寧先生,這里有一份文件需要簽字。”
寧崎接過來看了看,便掏出筆簽了自己名字,正準備離開時便聽于大山低聲道“寧先生,小人有幾句話想說。”
寧崎皺眉道“怎么你這毛病就改不過來了”
“不是小人,是我,是我”于大山連忙更正道,心里暗暗埋怨自己沒用。
“有什么事就說吧,是不是小寶的事情”寧崎隨口問道。
“寧先生真是料事如神”于大山趕緊用腦子里有限的詞匯拍了一記馬屁,這句成語還是于小寶前幾天告訴他的,也算是活學活用了。
“小人我剛才在外面等著寧先生的時候,無意聽到執委會準備選派歸化民去廣州”于大山眼巴巴地盯著寧崎說道“我我想替我家小寶報個名”
寧崎皺了皺眉道“去廣州那小寶這書就不念了”
“施先生不是在廣州嗎小寶若是能跟著施先生,也能學到不少東西。”于大山倒是早已經想通了其中關節。在他看來海漢首長們個個都是滿腹經綸,即便不能跟著寧先生念書,跟著施先生那應該也差不到哪里去。
于大山見寧崎臉有猶豫之色,便又補充道“小寶這孩子一向聽話,寧先生也是知道的,去廣州替首長們做些跑腿打雜的事情再合適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