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平知道這大概是海漢人給自己的最后一次機會了,錯過了這個村,自己就真的會失去了利用價值,而以海漢人現有的發展速度,再過一兩年,他們或許就不再需要榆林巡檢司這個擋箭牌的存在了。這事辦好了,那日后自然是好過得多,有羅升東這個范本在前,魏平估計自己最差也能混個“代理商”的資格,屆時銀子肯定是大大地有,也不會再被海漢人限制了人身自由。
但若是沒按海漢人的要求辦好這件事,那自己今后最好的結果就是在榆林巡檢司里一直被關到離職,或是海漢人不再需要巡檢司為止。這兩廂比較下來,到底該怎么做魏平心里已經有了數。
不管是任亮還是執委會,卻并沒有把魏平的作用看得太重。穿越集團對崖州的蠶食已經是在進行之中,不管最后能不能把羅升東的老丈人推上知州的位子,這種趨勢都不會改變。即便是沒能達成這個目標,也無非就是日后多費一些手腳而已,還不至于影響到穿越集團的擴張計劃。
就在這天下午,李奈和魏平親眼目睹了勝利港開埠以來最大的一波海外移民潮到來。五艘四百料的海船魚貫駛入港灣,每艘船上都裝著數以百計的移民。這些人正是穿越集團與北越政權達成協議之后,首批從北越涂山半島大批運回的“合法移民”。
這批移民一共有八百余人,其中有近五百人是戰爭中俘獲的南越士兵或者民伕,一百多人是從升龍府大牢中提出來的重刑囚犯,剩下的少數人是鄭氏從升龍府附近的戰爭難民中征召而來。對于鄭氏來說,這種人口換軍火的交易在短期內是很劃算的,北越有大量的戰俘、犯人和成千上萬的戰爭難民需要處理,而當權者并不樂意拿出糧食把這些人供養起來,與其讓這些人留在安南國內成為治安隱患,倒不如交給急需人口的海漢人,換取海漢商品,特別是軍火的長期折扣和穩定供應。至于說這些移民的整體素質,倒是基本都以青壯為主,北越方面并沒有在中間參雜老弱病殘充數的跡象。
李奈和魏平看到如此多的青壯不斷地從船上登岸,都是吃驚不已。他們也知道海漢人在勞力方面一直存在比較大的缺口,但勝利港的移民數量一直都不緊不慢地保持著每月幾百人的輸入速度,而且來的時候都是零零散散的,頂多一兩百人而已,從沒有出現過這么大的規模。
李奈驚疑不定道“魏兄久居勝利港,可曾見過眼下此種狀況”
魏平連連搖頭道“在下也是首次見到他們一次運回這么多人難怪這個月他們一直在西邊的山腳下趕著建房,原來就是為了接收這批人。”
民政部門為了接收這一批移民,從陶東來回到勝利港之后就已經開始在做準備工作。中間這二十多天時間里,已經將原有的移民隔離區規模擴建了一倍有余,目前隔離區內可以同時安置一千二百人居留,基本能夠滿足每月兩千到三千之間的移民輸入量。
新移民們下船之后就被以百人為單位集中到碼頭的空地上席地而坐,周圍是提前調集過來的大量保安和民兵。由于這批移民中有大量的戰俘和罪犯,執委會對于他們可能會引起的治安問題也格外重視,專門為此布置了重兵到碼頭上維持秩序。軍警部也提前得到了授權,如果新移民中有人帶頭鬧事,那么軍警部有權進行任何有助于平息事態的現場處置措施比如說直接槍斃幾個不聽話的刺頭來殺雞儆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