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后又有一人轉回“還好還好,只是試炮而已,今后有此等重炮護衛,此地定然無虞。”
原來這些人出去之后,見本地民眾都很平靜,外面也一片秩序井然,絲毫都沒有任何外敵來襲的跡象,便知道寧崎先前的解釋是實情,這的確是民團試炮而并非炮火交戰。也有比較謹慎的人,還特地跑到基地門口,把等在外面的隨從叫過來詢問。這些隨從早就已經因為炮火轟鳴亂過了一次,現在都平靜下來,告知自家主人不必驚慌本地民眾說了,若是真有外敵來襲,自然會有響徹港口的警報聲。
這些客商在勝利港已經住了一晚,當然也聽過早上提醒民眾出工的高音喇叭,那玩意兒響起來的確是整個港口都能聽得一清二楚,聲音甚至比這炮火轟鳴更大。有了這種合理的解釋,客商們才真正放下心來,然后陸續又回到了會議室中。
而正如李奈所想的那樣,這些客商們在察覺了事實真相之后,反而對勝利港的安全有了更多的信心盡管這種信心的來源只是他們根本沒見到實物的炮兵和火炮而已。但對他們來說,像勝利港這樣由岸防炮臺進行護衛的商港,在人生經歷中也是第一次見到最稀奇的是,這炮臺的歸屬權還并非大明官方,而是海漢人組織的地方民團。
在經歷了這個小插曲之后,放松了精神的客商們又開始了新一輪的爭奪,一批批的貨物在競價中各歸其主。當天下午,李奈以二千七百元流通券的價格拍下了此次競拍中唯一一面尺寸達到二尺的海漢銀鏡,同時也創下了這次拍賣中價格最高單品的紀錄。
而同樣被眾商家所矚目的貴重商品,限量定制的丁卯年特別紀念套裝玻璃文具,最后并沒有拿出來進行拍賣,而是以五百元一套的“低廉”價格分別發售給此次來到勝利港的各個商家,以答謝眾人千里迢迢來此捧場的情誼。
這套文具不僅有精美錦盒的外包裝,同時還附上了落款為“海漢商務部”的認證證書,并且每套都有獨一無二的收藏編號以證明其價值。李奈認為這套東西在目前的廣州市面至少能炒作到千兩以上,如果能運到江浙一帶,以那邊多如牛毛的富商消費群體而言,這玩意兒賣出天價都不稀奇。
在為期兩天的拍賣會結束之后,這批廣州來的客商在勝利港總共出售了兩萬余元的貨物,而購入的海漢工業品和少量農產品的總額竟然超過八萬元,海漢一方所取得的貿易順差十分驚人。而客商們對于花出去的這些銀子并不心疼,他們很清楚自己采購的這些貨物在運回廣州之后,所將獲得的利潤也同樣會多到以萬兩計。
而為了答謝客商們為本地發展所作出的“貢獻”,執委會也不失時機地又舉行了一次慶功宴,宴請了所有的客商。如同他們在駐廣辦曾經見過的那樣,海漢人的宴席一如既往的奢華,桌上所用的器具有九成以上都是玻璃器,而且室內所用的那種非火非燭卻又十分明亮的照明燈具更是讓客商們感到非常地好奇。
執委會將每一次與外界的接觸,都當作了向外推廣海漢文化的機會,這其中當然也包涵了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在內。在勝利港待了兩天之后,哪怕是當初對海漢人心存疑慮的人也不得不承認,這些短發短衣,帶有北方口音的海漢人的確是真正的“文明人”,這種文明不僅僅是體現在待人接物上,更是從他們生活工作的各種細節中表現出來。海漢人雖然選了這么一個偏僻的地方落腳,但他們的生活品質可以說保持在大多數的大明士紳之上甚至連擦屁股的手紙都比自家用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