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奈最近已經發現海漢民團裝備的火槍與“福瑞豐”過去購入的火繩槍并不一樣,雖然不明其運作原理,但看起來似乎比火繩槍更加厲害。但很顯然海漢人并不打算向外出售這種“先進”武器,而李奈也很知趣地沒有主動去向陶東來等人打聽價錢。但毫無疑問的是,海漢人為了武裝這支民團可是花了不少錢,而且幾乎是隔天就要進行槍炮的實彈操演,做好了隨時大戰一場的準備似乎就只差一個欠揍的對手出現在海漢民團面前了。
李奈正在胡思亂想之際,有人從人群中擠到他旁邊招呼道“李先生,陶總請您去一號基地的城門觀禮。”
李奈回頭一看,是港區管委會派給自己的跟班蔣三蔣凱申,當下點點頭應了,又朝于大山和王財拱了拱手示意,便跟著蔣三擠出了人群,往一號基地方向去了。
于大山很是羨慕地看著李奈的背影消失在人群中,舔了舔嘴唇,對王財道“王經理,趕緊讓伙計去搬兩張椅子出來,看熱鬧得站高點才看得清楚”
從勝利港碼頭登岸的是目前駐扎在軍營區的三個民兵步兵連和一個炮兵連,以及兩個連的民兵學員。另外為了讓閱兵隊伍看起來更加“雄壯”一些,只接受過數次集體軍訓的幾百名歸化民也將作為協從部隊登場亮相。他們從半個月之前就接到通知,開始準備新年伊始的閱兵儀式。不過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人都并沒有想到,這次的閱兵式之后不久,民團就會踏上真正的戰場,開始履行一支軍隊的職責。
雖然提前進行了準備,但出席這次閱兵式的民團部隊也并非齊裝滿員,一部分民兵目前仍然在勝利港之外的崗位上執勤。雖然軍警部的調令已經下達,但民兵學員去這些地方換崗的時候,交接工作往往還是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行。當然了,住北越地區的數百名士兵是不可能回到勝利港參加這次閱兵了,但基于輪換駐外的體制,他們倒是很有希望能參加明年也就是1629年的新年閱兵式。
負責這次閱兵式指揮的是訓練營總教官古衛,他原本還想讓回來述職的錢天敦留下來幫助自己操辦這個儀式,但因為黑土港方面同樣有很多事情需要為接下來的軍事行動做準備,前一天錢天敦便已經與顧凱一起乘船先期返回黑土港。與他們一同前往的人員除了顧凱的家屬瑞莎之外,還有因為執委會的宣傳政策調整而被“發配”外地的記者羅舞丹。
當然羅舞丹本人倒是不見得會把這種委派當作是發配看待,因為執委會在把她派去北越的同時也給了她調整了行政級別,準確地說是授予了她“駐北越地區新聞工作站站長”這么一個聽起來很玄乎的職務。盡管這個職位暫時還只是一個光桿司令,但毫無疑問這也是羅舞丹仕途的,總比她留在勝利港做一個最基層的小記者更有前途。
錢天敦的提前出發也沒有難住古衛,最后他還是找到了一個副手幫助自己操辦這次的閱兵式。穿越之后大部分時間都在農業部畜牧基地待著的哈魯恭被古衛給翻了出來,除了幫助古衛組織隊伍之外,前騎兵戰士哈魯恭還得負責軍警部下屬最新編制騎兵排在公眾視野的首次亮相。
三亞地區并不適合飼養戰馬,但為了今后的作戰需要,又不得不從事這方面的準備工作。當初穿越時帶來的物資中也包括了幾匹馬,經過半年的時間,又陸陸續續從崖州、瓊州府城等地采購了一些馬匹,從中挑選出了十六匹馬,組成了一個騎兵排的編制,由哈魯恭本人親自擔任排長一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