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民團士兵頭戴藤盔,身著灰布軍裝,外面扎著牛皮武裝帶,小腿上打著綁腿,穿著千層底布鞋,左臂上有一塊繡有“海漢民團”字樣的袖標,左胸處還有一個小標,上面標注了士兵所屬連隊。普通士兵的衣領上還有一道紅色標志,這是他們的下士軍銜,中士和上士則依次多出一道紅標。至于更高級的穿越眾軍官,則是佩戴了軍警部統一配發的肩章。如果不是藤盔的違和感太強,這支隊伍遠看倒是頗有點“土八路”復刻版的味道。
士兵們抬頭挺胸,將燧發槍背在背后,一手抓住連接槍身兩端的槍帶以保持穩定。為了彰顯威武的效果,還特地將刺刀都全部裝上,一大片閃著白光的刺刀林在視覺效果上的確很有沖擊力。隊列以六人為橫排,每個連隊為一個矩形方陣行進,隊列前方還有專門的旗手打著繡有部隊編制的旌旗,氣勢絲毫不亞于大明正規軍。
不知是什么人開了頭,突然道路兩邊的圍觀人群中便開始傳出啪啪的鼓掌聲,這種來自海漢的情緒宣泄方式立刻就形成了連鎖反應,大量民眾都有模有樣地開始鼓掌,更有人大聲叫起好來這些民兵都是來自本地,圍觀者中自然有很多熟識者,叫好聲多半是針對個人,倒未必是沖著這支部隊去的。不過民眾的這種情緒顯然也帶動了民團的士兵,他們不由自主地抬高了下巴,以更有力的姿態向前行進。
“這這成何體統”不少第一次目睹海漢民團真身的外來人員都是看得瞠目結舌,不知該如何置評這支在他們看來已經逾越了民團規格的武裝力量除了沒有盔甲之外,這支部隊無論從軍紀還是武器上來看,都已經絲毫不亞于大明王師。
在緊接著三個陸軍連隊方陣的便是炮兵連隊,這些黑黝黝的火炮相比之前的刺刀林的視覺沖擊力要來得更猛,沒人能夠無視這種光外形就足以嚇趴一大片的大殺器。
緊跟在炮兵連隊之后的是騎兵連,雖然只有十幾匹戰馬,但配置了騎兵彎刀和近一丈長的騎槍之后,這支小小的騎兵部隊看起來還是頗有震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