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你們危難時可以依靠的人”
“海漢民團”
站在椅子上的于大山和王財也聲嘶力竭地叫喊著,他們大概自己都不太明白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緒失控的狀態。但有一點是毫無疑問的這么做了之后心中真的會有一種很爽的感覺,那種情緒宣泄到淋漓至盡的的感覺簡直奇妙到難以言喻。
城樓上觀禮的李奈和魏平早就已經被眼前的景象驚得合不攏嘴了。如果說海漢民團的軍陣對他們而言是形成了視覺沖擊的話,那么眼前這種全民狂熱的場面那就真的是直接沖擊心靈深處了。一直以來他們都認為這些民眾依附于海漢人的最大原因還是因為貧苦,替海漢人做事的目的也只是求個溫飽,哪怕是入了民團的那些膽大包天的家伙,應該也只是為了海漢人所開出的豐厚待遇而已。但眼前所見的事實已經告訴他們,這種想法簡直幼稚得可笑。
李奈和魏平都已經在勝利港生活了一段時間,他們雖然能感受到本地百姓對于海漢人的推崇和敬畏,但從未想過海漢人的民意支持度會高到這樣看到下面那一張張因為興奮而導致表情扭曲的面孔,兩人都有一種前所未有的畏懼感產生,甚至連腿都開始有點瑟瑟發抖這些歇斯底里大聲喊著口號的人,還有沒有把自己真的當作大明百姓看待
而這樣的群體性反應也大大出乎了在城樓上觀禮的執委會意料,甚至連陶東來本人都沒有想到會引發這樣劇烈的反應。這種一問一答的方式是軍隊中慣常會使用的政工手段,通過最簡單的辦法來讓士兵頭腦中形成牢固的信念。而目前的這些民團士兵幾乎全部都是來自于貧苦家庭,思想相對也比較單純。軍警部認為與其對這些文化很低的士兵灌輸大道理,倒不如以簡短的口號來作為政工工作的手段。
而以現在所見的情況來說,這種政工宣傳手段可不僅僅只是對民團的士兵們有洗腦的效果,對于本地的歸化民也同樣如此。眾多的圍觀民眾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因為群體效應陷入到狂熱狀態中,如果不是到后面陶東來主動停了下來,恐怕這些人會跟著民團士兵一起把口號繼續喊下去。
陶東來甚至在想,如果現在就宣布民團在近期要出征的消息,只怕下面的民眾會一邊倒的叫好,根本不會有人對此表示出反對的意見。當然了,出兵這件事目前仍然還是屬于籌備階段,具體何時實施,則需要看北越那邊的反應而定了。
如果北越突然爆發,在這個時候獨力打出了翻身仗,那自然也就沒有了強行出兵的必要,大家都可以洗洗睡了。不過根據各方面的情報信息來推斷,軍警部認為北越軍隊在接下來的防御戰中繼續被動的可能性超過九成,至少有將近五成的可能性會因為架不住南越火器部隊的攻擊而發生潰敗。至于反敗為勝,軍警部認為這樣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可以直接忽略不計了。
不過相比于前面的步兵、炮兵隊列,缺乏訓練的騎兵隊伍顯然就沒那么整齊了,馬隊簡直是以一種零七碎八的隊列在前進,哈魯恭真想下令全體下馬牽馬前進,那樣至少會走得整齊一點。但這也并不妨礙圍觀的群眾們發出陣陣叫好聲,畢竟這個兵種在遠離大陸的瓊州島上可真是個稀罕物,就連崖州的駐軍也沒幾匹戰馬養騎兵可比養步兵費錢得多,而且在崖州幾乎排不上用場,恨不得能多吃點空餉的兵頭肯定不會把錢花在這種好看不好用的地方。
事實也的確如此,這個小小的騎兵排的編制,實際吃掉的軍費甚至堪比一個步兵連。如果不是考慮到未來的軍事擴張需要,軍警部都不太樂意在有限的軍費預算中劃出一筆錢來維持這個暫時派不上用場的兵種。不過哈魯恭在年底前給軍警部的工作報告中也提到,希望能在1628年完成首個騎兵連的擴編,這就意味著這支騎兵部隊的耗費將會增加到目前的三倍。至于軍警部的大佬們如何去向執委會爭取到這筆預算,那就不是哈魯恭需要去操心的事情了。
跟隨在騎兵的后面是一個小小的水兵方陣。雖然目前并沒有成立真正意義上的海軍,但考慮到未來的發展趨勢,軍警部還是配合海運部組織了這么一個方陣,成員全部由一些精干的歸化民水手和船員組成。由于準備得比較倉促,他們的服裝不像前面的步兵方陣那樣統一,但軍警部仍然很體貼地給每個參加閱兵式的成員都配發了一把三尺長的軍刀挎在腰間,并打出一面深藍色旌旗來表明這個方陣的水兵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