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夏柏話音未落,便看到那處丘陵的右邊也出現了一支南越的部隊,開始朝著山嶺防線緩步前進。
“老穆,你這還真是烏鴉嘴啊”馮安楠見狀不禁感嘆了一句。
南越軍的左右兩條攻擊路線相距約莫有兩里地,這樣遭到攻擊的兩段防線基本就只能自己顧好自己,而無暇去顧及和支援相距較遠的友軍了。不過站在最高的這處山頭上,穆馮二人也能看到北越軍這邊同樣有數以千計的士兵正在從后方的營地往山嶺頂部的防御陣地上前行,南越軍想攻破這條防線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首先抵達山腳的南越軍并沒有停下來重新調整隊伍,指揮官直接就發起了進攻的命令,上千名士兵加快了步伐,開始往山上挺進。
而此時就開始顯現出北越防御陣地的弊端了山坡完全被密林所覆蓋,對手在這段距離上擁有極好的天然防護。只有在最后接近防線的大約三四十米距離之內的樹木,才被北越方面提前清理干凈了,留出了不受阻礙的攻擊視野。這倒不是北越方面偷懶不愿意繼續往下清理,而是南越軍留下了許多游擊哨在密林中狙擊北越派出伐木的人員,在經過了數次的小規模拉鋸戰之后,最終安全距離就只能保持在目前的這種程度了。
雖然北越軍可以居高臨下進行防守,但由于密林的阻礙,遠程火力的有效打擊范圍也只有防線外的這一小段距離而已。而南越軍也充分利用了這個特點,在密林邊緣放緩了前進的速度,重新進行了一次集結將大量的弓手放到了即將沖陣的步兵后面。
即便是離交戰區隔著好幾里地,穆馮二人也聽到了非常清晰的三聲鼓響,接著便從望遠鏡中看到南越士兵涌出樹林,沖向北越防線。而在他們的身后,一大波弓箭手補上位置,開始向北越防線進行拋射攻擊。
北越這邊的弓手的優先射擊目標,肯定是正在沖過來的這些步兵,一波居高臨下的箭雨從寨墻和防御工事的縫隙間射出,將沖在最前面的數十人射翻在地。但在此同時南越弓手射出的弓箭也從天而降,對躲在寨墻后方的守軍造成了一定的傷害,集結在一起的守軍雖然舉著不少盾牌,但仍然不斷有人中箭倒地。而南越的步兵依然不顧傷亡地繼續往上沖,似乎就是打著以此來吸引火力的主意。
“這就真是拿人命互換啊”第一次親眼目睹冷兵器戰爭的穆夏柏不禁嘆道。
而此時馮安楠則是拿著已經換上長焦鏡頭的數碼攝像機,聚精會神地拍攝遠處的戰斗場面。他們作為先遣隊的偵查內容可不僅僅只是畫畫地圖看看敵情,這種雙方交戰的第一手資料同樣非常重要。等前線指揮部要擬定具體作戰方案的時候,這些影像資料便是非常重要的參考依據。
在南越的第一波攻擊發起的同時,第二波攻擊力量也已經抵達了山腳,開始向山上緩慢推進,而第三波攻擊力量已經集結完畢準備出發。另一條攻擊路線的南越軍此時也抵達了預定位置,正在調整弓手部隊,準備發起進攻。
這種攻擊模式無疑對南越軍造成的傷亡更大,但南越的指揮官似乎就是認準了這樣的方式,打算以兵力優勢來換取戰局優勢。防線上的北越弓手連著進行了三輪射擊之后,已經有兩三百名南越步兵倒地不起,但仍有更多的步兵拼命沖向防線,因為只有面對面的搏殺,他們才能避過一邊倒的遠程打擊,并且尋找機會在這場戰斗中生存下來。
馮安楠還想爭論幾句,但穆夏柏卻用眼神制止了他這個時候還是先辦正事比較要緊,沒必要去爭這些無謂的事情。穿一身盔甲頂多就是活動不太利索,也沒什么大礙。不過穆夏柏沒有忘記提醒鄭柏,一定要對內保守住海漢軍援的秘密,不要提前走漏風聲出去。
鄭柏又下令準備車馬,北越軍的中軍大營距離目前的防御陣地還有八九里地,當然不能讓友軍將領穿著全幅盔甲徒步走過去鄭柏拿出來這兩套盔甲都是重達二十余斤,穿這玩意兒翻山越嶺可不是個輕松活。
北越軍中將領的盔甲倒是跟大明的制式很相似,都是前開襟的鐵甲,制作工藝倒也還算過得去,但普通士兵的防護措施就幾近于零了,都是單層布衣連棉甲都沒有,唯一能稱得上有防護力的裝備,大概就是頭上竹編或是藤編的小斗笠而已。低級的軍官稍微好一點,能穿個兩片式的鐵皮背心護住前胸后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