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槍實彈的民團士兵立刻從船舷的繩網攀附而下,結隊登岸。先行登岸的士兵迅速在岸上展開了陣形,并在指揮官的命令下,工兵立刻開始構筑防御工事,火槍兵則是結陣向對面的假想敵進行射擊。與此同時被拆分成炮身、炮座、輪轂等幾個部分的陸軍炮和彈藥也被吊裝到浮動棧橋上,它們將由一種小巧的平板兩輪手推車轉運到岸上,經過簡單的組裝之后就可以立刻開始攻擊。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兩輪車是木工車間按照軍警部的要求,特別研發出來的一種多用途工具。除了能夠在戰場上擔當軍用物資的運輸工具之外,它還能夠變身為擔架車,承擔快速運輸傷員的任務,只需一個身強力壯的民夫便能迅速轉運至少兩名失去移動能力的傷員。另外在類似搶灘作戰的這種環境中,登陸部隊在初期缺乏正面遮蔽掩體的保護,要構筑臨時陣地不太容易。而兩輪車就極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只要把車子豎立起來,從后面打開車底的特制撐桿頂在地上,兩輪車就立刻化身為寬約一米,高約一米五的落地式盾墻。而火槍兵就可以藏身在這盾墻的后面,放心大膽地利用火力優勢對敵人進行射擊。
對手如果想要在遠距離上摧毀這種盾墻,只能使用火炮或是投石機之類的重型武器,而不管對手選擇什么樣的武器,其射程和精度肯定都遠遠不如民團所配備的火炮,如果進行對射,吃虧的一方肯定不會是民團。
木工車間在設計這款兩輪車的時候也算是動了不少巧思,比如讓兩輪之間的距離略低于車體寬度,這樣轉化為盾墻模式的時候就可以達到無縫連接的效果。車身的底板采用了木質緊密的檀木,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車體重量,但厚實的木板足以抵抗正面的弓弩攢射,在百米距離上應對火繩槍的子彈也具有相當好的防護能力。木制輪轂有意識進行了加寬,以防止車身在類似沙灘這樣的軟質地面上迅速下陷。
如果一定要挑毛病的話,那大概就是減震系統的缺乏會讓這種載重小車的使用壽命大大縮短。但這倒不是執委會摳門,而是軍警部要求的交貨期趕得太急,來不及給這種小車生產安裝專門的減震裝置。不過這也無傷大雅,反正這一批車也只是試驗性質,等在安南戰場上進行了實際應用之后,相關部門肯定還會對設計方案做進一步的改進。
軍警部一口氣下了兩百輛小車的訂單,但照現在的生產進度來看,木工車間能不能在出兵之前完成交貨仍然是一個未知數。這倒不是木工車間沒有傾盡全力,車間主任蔡弘展已經連著有四五天沒有出過廠房了,手下的工人更是三班倒,一刻不停地在趕制訂單。木工車間這次需要完成的訂單可不僅僅只是二百輛多用途小車而已,他們同時還要完成一千五百支長矛矛桿、大量的船舶備用件,以及為火槍組裝車間生產二七式燧發槍槍托,配合海運部造船廠對現有船只進行改造等等,生產任務極其繁重。
在登陸演習進行到三十五分鐘的時候,首批登岸的六門火炮已經裝填完畢打出了第一發炮彈。同時由多功能小車構筑的左右兩道五十米寬的防御工事也已經完成,足足兩個連的火槍兵分別駐守在兩道工事的后面,火力的密集程度完全可以擊退上千名冷兵器步兵的沖擊。而在兩道防線的中間和側翼都布置了火炮,讓火力輸出得到了進一步加強。而這個時候多功能小車構筑的防御工事又體現出了另一個好處它可以非常方便地隨著戰局的走勢進行移動,充分掩護己方部隊前進或是后退。
站在“探索號”船頭的陶東來放下望遠鏡,對旁邊的顏楚杰道“過程還算順利,不過我認為行動速度還有必要進一步提高,你明白我意思嗎”
顏楚杰點點頭道“現在的演習沒有外界的壓力,如果真實登陸時遭到敵方的襲擾,那登陸的速度肯定會比現在要慢得多。”
陶東來道“我們的部隊在陸地上沒有什么機動力優勢可言,所以我們選擇的登陸地點也不能距離敵軍太遠,這樣一來登陸時被敵軍發現的可能性很大,因此各種極端情況都要提前考慮到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