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春應道“我們兩個部門聯名,申請獲得通過的機會就大一點嘛對了,你還沒看過二層甲板的炮艙吧走走走,我帶你下去看看,這次軍工部門設計的制退系統看起來好像還不錯”
上午八時,“探索號”和“飛速號”一前一后駛離了永安港碼頭,繞過了向東北方向突出的海岬,然后調頭向著東南方海域駛去。
之所以沒有選擇沿著海岸線南下,也是出于安全上的考慮。按照海運部連夜制定出的行進路線,這支偵查船隊從永安港出發后將在外海兜一個大圈子,先向東南繞過交戰區沿海,再折返向西南靠近交戰區后方的海岸線進行偵查活動。這樣做雖然會增加不少航程,但卻大大減小了被駐扎在交戰地區的南越軍從陸上發現的可能性。
由于“探索號”目前幾乎是處于滿載的狀況,因此船速也比平時降低了不少,只能保持在七至八節的航速。為此“飛速號”也不得不減緩了航速,陪同在“探索號”的側后方一起行進。不過對于“飛速號”上的北美幫來說,這次出行與其說是執行軍事任務,倒不如說是一次放風的機會,他們當中除了王湯姆還時常出海之外,其他幾人因為忙于各種工作,出海的時間也已經越來越少。像羅杰、石迪文和喬志亞都長期駐扎在田獨工業區,出海機會更是少得可憐,早就盼著有這么一次機會能到海上兜兜風了。
中午時分,放在船臺上的步話機響了起來“飛速號注意,飛速號注意,右前方三海里處小島是一號目標物,經過一號目標物之后轉向南方,完畢”
喬志亞舉起望遠鏡查看了一下前方海域,低頭查看了一下海圖,對掌握舵輪的王湯姆道“按海圖上的標識,右前方就是昏約島。”
“昏約島是什么島很有名嗎”石迪文好奇地問道。
“是后世中越兩國海界劃線的根據之一。”在穿越前對南海地區海上狀況做過專門研究的王湯姆解釋道“海南島與昏約島之間最短連線的中點,就是中越兩國海上劃界基點之一,類似這樣的基點有十處。不過昏約島本身倒沒什么特別的地方,這個時候只是一個小小的無人島而已。”
很快“飛速號”就抵近了這個臨近越南東岸的小島,從面積上看,昏約島比位于北部灣的浮水洲島還小得多,島岸也沒有天然的港灣,的確并不具備什么開發的價值。這個地方距離西北方向的永安港約莫二十海里,距離西邊的北越山嶺防線僅僅只有十海里。如果站在山嶺防線的最高處,在天氣晴好時可以直接看到此時駛過昏約島的兩條帆船。當然,處于山嶺下方,視線幾乎與海平面齊平的南越軍沒有望遠鏡之類的利器,肯定發現不了十海里之外的海面目標。
繞過昏約島之后,船隊折向南方行駛了一個半小時之后,再次調整方向,往西南方駛去。他們的目標是這次偵查活動的第一個重點對象,位于交戰區后方40里的爭江入海口。
在17世紀長達數十年的南北越內戰當中,鄭氏數次興兵征討南方的阮氏未果,阮氏便是憑借了爭江和橫山這道橫亙在中南半島東岸的天險擋住了來自北方的攻勢。這次被南越軍攻過了爭江橫山一線,也是內戰以來北越第一次失地,在此之前北越軍甚至一度把南越的主力壓制到了更南邊的廣治一帶,但現在這種戰略優勢已經蕩然無存,雙方的攻守之勢也已經進行了徹底的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