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最重要的還是這次從勝利港采購到的兩百支火繩槍和兩門海漢炮。雖然數量的確少了一點,但至少不是空手而歸,董煙云回去之后也能夠向自己主家交差了。至于下次再來勝利港的時候能夠買到多少軍火,海漢人已經說得很明白了,那得視他下次能從福建帶來多少有用的東西而定。
除此之外,董煙云也不能免俗地在勝利港圈了一塊地,并預付了兩年的土地使用金。雖然這事是他自作主張,但在看到諸多大陸商家都在這里投資圈地興建商棧之后,董煙云相信自己的決定也能得到許心素的認可。當然最重要的是,這里的進港航道兩邊所修筑的密密麻麻的炮臺,讓人非常有安全感,董煙云甚至覺得哪怕是“十八芝”的船隊到了這里,恐怕也討不了好去。
這場爭斗并不僅僅只是日本海商與東印度公司住臺灣辦事處之間的沖突,其背后所隱藏的利益爭奪才是關鍵。因為大明對日貿易禁令,日本人想買中國貨很難直接從中國的貿易口岸買到,就只能繞個大彎從二道販子荷蘭人手里買,免不了會被重重地敲竹杠,對此日本人心里肯定是有相當大的怨忿。而荷蘭人對于來臺的日本商人從來不交稅也相當不滿,在此之前就有日本商人因拒絕納稅而被荷蘭人沒收貨物的先例。
不過對于穿越集團來說,這兩家之間的沖突卻是一個可以加以利用的時機。只是由于自身海運能力的限制,目前穿越集團還沒有足夠的能力把手伸到臺灣海峽乃至日本方向,所以這個大好的機會就只能先便宜了許心素了。
原本三方之中,荷蘭是中間商,日本和大明需要通過荷蘭人來進行貿易。而這下日本跟荷蘭翻臉之后,可以說日本市場上就會出現一個極大的空白,誰先下手,誰就得利。日本人今后幾年中想要購買到大明的貨物,那幾乎唯一的解決途徑就是跟許心素合作了。大明雖然有對日貿易禁令,但這禁令可管不住以海盜、走私起家的許心素,只要他愿意做,福建沿岸有的是地方可以用來與日本商人進行私下交易。
許心素現在壟斷了大明與荷蘭人的貿易,如果再把控住與日本的貿易關系,那可就真是大步奔著“富可敵國”這個目標去了。按原本歷史從1628年至1632年,日本與荷蘭之間的貿易會中斷近四年之久,只要操控得好,這足以讓許心素從中賺出好幾座金山銀山了。
當然了,執委會也絕對不會放任許心素一家坐大,等自身的海上力量逐步充實起來之后,海漢介入東北亞航線就只是時間問題而已。至于日后是不是會因為利益沖突而招來許心素反噬的這種可能性,執委會倒并不是特別擔心屆時許心素的部屬應該已經大量裝備了海漢出產的武器,穿越集團在彈藥供應和維護保養上就足以卡住對方脖子,更別說武器本身在性能上就存在的巨大代差了。
寧崎沒有把話完全說透,搞得董煙云也有些云里霧里。不過他好歹也在許心素身邊當差多年,雖然沒去過日本,但對日本商人與荷蘭東印度公司之間的齷蹉還是很清楚的,既然東印度公司關押了日本商人,那這事鬧大之后會有什么后果,董煙云也能推測出幾分。只是他實在想不通,發生在大員島上的事情,這偏居于瓊州島南隅的海漢人是怎么得到的消息。
如果是別人說出這種沒頭沒尾的話,董煙云恐怕聽都不會聽完就直接嗤之以鼻了。日本跟東印度公司每年的交易額都在百萬兩上下,這么大的生意,雙方一直都很小心地維護著,就算是許心素都一直沒有太好的插手方法,否則早就直接把生絲販去日本賣高價了。大明、日本、東印度公司這三方之間的利益糾葛復雜至極,又豈是局外人能夠妄加評論的
不過說這話的是海漢人中的高層人員,那就要另當別論了。這可不僅僅只是因為現在福建方面有求于海漢人,對于海漢人的意見要給予足夠的重視,更為重要的是,在來勝利港之前,董煙云在廣州也聽到了某些讓人震驚的傳聞。
據說在天啟帝駕崩、崇禎帝登基之前,海漢人便給了“福瑞豐”李家某些提示,讓李家與廣東本地的閹黨劃清界線。這種傳言的可靠度本來不足采信,但在最近幾個月全國范圍內閹黨清查當中,廣州也有不少商人因為過去與閹黨來往密切而被拖下水,在當地官場交游廣泛的“福瑞豐”卻神奇地逃過了一劫,這中間的玄機就有些說不清道不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