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場公社的技改及擴建工程近期也已經告一段落,按照鹽場大總管安西的數據,目前勝利港鹽場的月產量已經能達到350噸上下,年產量有望保持在4000噸以上。如果以同時代的生產能力來衡量,這簡直就已經是天文數字,滿足整個海南島的民用食鹽已經綽綽有余了。幾個月之前難以兼顧的大陸和北越的食鹽市場,現在也基本能夠松開口子,逐步提高供應量了。
不過相比之下,去年十月才開始開發的鐵爐港顯然進度要慢得多,截止目前雖然已經成了兩個公社,并遷入了上千移民,但鹽場建設的進度并不是很快,目前的產量還沒達到勝利港鹽場在擴建之前的水平。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因為鐵爐港距離勝利港較遠,很多生產工具和材料都不得不從勝利港通過船只運往鐵爐港,一來一去之間就要消耗不少的時間。另外在出兵討伐南越這前后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里,由于海上運力緊張,鐵爐港方面的物資供應也出現了一些問題,造成了鹽場建設工程的停滯。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鐵爐港的兩個公社一邊修建鹽場生產設施,一邊也在修筑向西的山谷通道。只要早日能夠修通這條長約七公里的陸上通道,那么鐵爐港就可以直通田獨,今后的物資運輸所需時間至少能比現在減少一半。
除了鐵爐港的移民之外,還有一撥人也參與了這條山谷通道的建設工作,這就是從內陸山區搬遷出來的符山峒山民。按照與執委會的協定,符山峒的數百戶黎人被安置到田獨與鐵爐港之間的這道山谷中定居,由民政府負責給他們生活所需的物品和糧食,農業部指導他們在這里開墾山林,種植各種山地經濟作物。執委會同時也鼓勵他們參與通往鐵爐港的道路修建,以食鹽等生活必需品作為他們的勞動報酬。單以勞動力成本而論,這些遷居出來的黎人簡直跟勞改營的犯人差不了多少。
除了這條山谷通道之外,黎人們同時還在開辟出另一條通往亞龍灣農業開發區的陸上通道。這條通道同樣是從田獨出發,終點是勝利港與鐵爐港之間的亞龍灣臨海平原。從長度上說,這條通道比田獨通往鐵爐港的路線短了將近一半,但地勢要稍微復雜一些。而目前亞龍灣農業開發區已經靠著前期遷入的近千移民,開墾并種植了面積兩千多畝的農作物,其中以農業部特別看重的甘蔗為主。
按照農業部的發展規劃,今后在亞龍灣開發區至少保持兩到三個公社的人員編制,并逐步將這片臨海平原建設成三亞附近最大的蔗糖產區。
通過參與越南內戰,大量從越南引進勞動力,在目前所進行的一系列工程建設、農業開發等項目中,穿越集團正逐步擺脫人力資源瓶頸,加快建設步伐。勝利港地區現在雖然還不敢說是鐵板一塊,但這里由于穿越集團的存在而營造出的特殊社會環境,已經開始隨著各種建設項目的進行逐漸突顯出來。
從年前的備戰擴編開始,建設部和軍警部便加緊了對勝利港防御工事群的修筑工作。工事群的主體工程就是港灣入口兩岸的炮臺群,在去年結束的一期工程中已經完成了東岸軍營區旁邊的炮臺群共八個炮臺二十四個炮位的修筑當然火炮和炮兵還并沒有完全到位。二期工程則是以榆林半島上的炮臺為主,完工之后將從東西兩個方向對進入勝利港的航道建立起毫無死角的火力覆蓋區。
不過相比于位于港灣東岸的一期工程,榆林半島伸入南海這片高地并不利于大型工程的修建,在此之前也僅僅只在最高點修建了一處預警觀察哨而已。不過在這次的海漢民團出征期間,陶東來坐鎮大本營專門主抓了這個工程項目,從新年伊始到二月下旬,建設部持續投入勞工搶筑二期炮臺,截止目前已經完成了預計工程量的70,在接下來的一個月內肯定就能夠完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