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建立專門的物流轉運系統,現在的駐廣辦還力有未逮,所以施耐德等人經過合計之后,推出了另一個折衷又不失有效的辦法,就是武裝押運機構。
雖然這個時期還沒有出現真正意義上的“鏢局”,但功能類似的民間安全機構在這個時期也不是什么新鮮玩意兒了。明正德年間就出現了過一種名為“打行”的組織,到了萬歷年間已經逐漸普及于各個大城市。這種用拳頭圖案做標志的民間安全機構都是公開掛牌營業,業務內容就是為行旅客商和富豪人家安全保護的服務,地方官府對其存在和運作規則也是認可的,“打行”所押運的貴重財物,還可以由官方出面貼上封條,以便讓貨主放心運送途中不會被人私自開箱。
作為兩廣地區的首府,廣州城自然也有類似的組織,不過其規模和組織結構在駐廣辦看來都還屬于“業余玩家”的水平,離駐廣辦的要求相差甚遠,不太具備合作或者是收購的價值。倒是主動找上門的李家給了駐廣辦一個新思路李家自己不是養著一支規模不小的民團嗎不如讓他們把這支民團拉出來,然后成立一個新的機構來實現駐廣辦對分銷渠道建設的初步計劃。
這個設想無疑具有很強的可行性,李家民團從去年開始就已經逐步裝備了從勝利港購買的二七式火繩槍及全套的單兵裝備,并且民團的指揮人員也正分期分批地到勝利港接受統一的培訓,受訓時間甚至比北越協從軍還長,其戰斗力還是有一定保障的。另外這支民團在此之前就已經執行過幾次押運任務,圓滿地將數以十噸計的私鹽運往了兩廣各地府城,已經證明了他們在這方面所具備的潛力。只要再作一些具有針對性的培訓工作,短期內就可以把這支民團變成武裝押運隊來使用。
當然了,李家所關心的問題并不僅僅是自家民團的戰斗力,更重要的是如何將這種戰斗力化為賺錢能力。李家現在投入到這支民團上的費用已經超過萬兩,就算不能把本都找回來,能把日常維持費用掙出來也是好的。
對此駐廣辦也早準備了一套方案,今后這個武裝押運機構的主要內容就分為內外兩部分,對外主要承接貴重物品包括金銀等等的押運工作,而這種對外業務所掩護的則是“福瑞豐”自家經營的違禁物運送。
目前“福瑞豐”仍是打著商隊的名義從廣州向外地運輸軍火私鹽之類的違禁物,遮遮掩掩不說,經常連大路都不敢走,害怕遭到地方巡檢司的盤查。而成立武裝押運機構之后,“福瑞豐”就可以用押運物封箱的方式,來應對路途中可能出現的各種盤查當然這封箱的封條,必須得找官府出面才行,否則其合法性就堪憂。至于如何跟地方官府溝通合作,這種小事情就不需要駐廣辦再一一指點了,老油條李繼峰自然知道該怎么去操辦。
駐廣辦把話點到這個份上,李家父子當然已經領悟到了其中的貓膩。鏢隊接一箱貨的押運任務,完全可以帶十箱貨上路,至于其他九箱里面裝的什么東西,途中也不會有人撕去官方封條查驗。今后鏢隊就可以明目張膽地運送各種違禁物穿州過府,毋須再擔心遭受盤查。往極端一點說,“福瑞豐”想要運貨去哪里,完全就可以自行杜撰出一個委托人,然后運一批事實上根本不存在的貨物上路。
要做到這種程度當然不會很容易,首先就得把廣州各個沾邊的衙門打點周全才行,這費用肯定不是個小數目。不過駐廣辦很慷慨地表示,成立這個機構的啟動資金可以跟“福瑞豐”五五開,今后就當作是雙方入股的生意,賠了一起分攤,賺了就按此比例對半分紅。
對于這個提議,李家父子似乎也沒什么反對的理由如果這個機構成立,那么通過暗線走的貨物肯定都是來自勝利港,海漢人要插一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而且海漢人這樣做無疑就承擔了李家民團近半的日常維護費用,不管這個機構今后能不能賺錢,起碼從這里就能省下一大筆了。
而駐廣辦當然也不是錢多了沒地方投資,與“福瑞豐”合股搞這個生意還是有交換條件的第一,此武裝押運機構的日常管理和決策必須要有海漢專員的參與,所屬人員要全部參與海漢方面安排的專業培訓課程;第二,海漢方面有權派人隨押運隊全程參與押運過程,對今后的駐外地分機構,海漢方面也將派駐人手。
這兩條要求的目的性是相當明確的,第二條要求根本就是照搬了何夕的原話,其作用就是要在建立分銷渠道這個目的之外,還要依托這個押運機構的業務網絡,將隸屬于海漢的大陸情報網逐步建設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