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勤所屬的“海豐號”總號在惠州,距離漳州中間就隔著一個潮州府,與福建方面的業務來往也是很多的,這個消息倒是讓他非常動心。在廣州這邊習慣了使用“海漢發展銀行”的通存通兌服務之后,王勤的確是感受到了其便利性,如果漳州那邊也能這樣的服務,那么今后自家商號要從漳州販運商品到廣州,銀錢上的交割可就方便多了。
當下王勤就順口應允下來,并讓施耐德立刻從他賬上劃出五百兩換成這種不記名的小額銀票。施耐德吩咐下去之后,不一會兒于小寶便端著個托盤進來了。托盤上是一疊面值分別為十兩、五十兩和一百兩的新式銀票,上面還壓著一個小小的錦盒。
“一點小禮物,不成敬意,王老板可別嫌棄”施耐德笑嘻嘻地將托盤推到了王勤面前。
王勤將那小錦盒打開一看,見是一枚一寸見方的玻璃印章,印文是“海豐王勤”的小篆體,當下連聲謝道“如此貴重之禮,在下如何擔當得起施總實在是太客氣了”
產能不足再加上有意識的炒作,海漢的玻璃制品在兩廣地區一直都居高不下,而只售予少量收藏家的定制品更是鳳毛麟角。王勤在此之前曾經找駐廣辦替某位惠州富商定制過一套玻璃文具,僅僅是上面鐫刻了主人家的名號和兩首詩詞,價格就在原本基礎上翻了一倍。駐廣辦的產品名冊上可是有明碼標價,玻璃定制品刻字價格每字十兩,尺寸超過五分的還要加收費用。像玻璃印章這種定制品,最低起價都在八十兩以上,加上刻字,市價妥妥超過百兩,王勤這么客氣倒也不是裝出來的。
施耐德道“今后王老板有什么需要,只要寫封書信,用這印章蓋好落款,派人送來駐廣辦,我們會派人上門辦理業務,省下王老板跑來跑去的麻煩。”
王勤合上盒蓋,笑著應道“那可不成,在下要是不來,如何能時時得到施總的指點”
施耐德道“說到這個,我最近倒是有一個構想,不知道王老板有沒有興趣參與其中。”
“如果是好事,施總可別忘了算上在下這一份”王勤此時心情大好,說話也開始隨意起來。
施耐德解釋道“是這樣,我們駐廣辦打算聯合福廣兩地跟我們有貿易來往的商家,成立一個新的機構”
“商會”王勤沒等施耐德說完,便問了一句。
施耐德搖頭道“并不是只是傳統的商會,這個機構的吸收對象是愿意跟我們合作,一起發財的商家,不受地域或者經營規模的限制。這是因為我們要做的生意比較大,單獨一家兩家聯合起來實力還遠遠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