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貴的要求其實也并不算多,就是想在勝利港買一塊宅基地蓋房,然后將自己最喜歡的一房小妾連同孩子遷到這里來定居,另外就是希望小孩能夠入讀勝利港小學他可是親自去參觀過,對于學校的環境和教學方式也非常滿意。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小妾的孩子是女兒而不是兒子,不需要學習四書五經去考朝廷的功名,只要念書識字就夠了。而且海漢人的學校里也有不少女孩子,詹貴上次去參觀的時候甚至還看到兩個西洋娃娃也在這里上學也就是大胡子約翰遜的兩個女兒杰西卡和艾米麗。
連那些野蠻的西洋人都把孩子送到這里上學念書,詹貴覺得這已經充分證明了海漢人在教育上的能力,因此他在對任亮提出要求的時候,特別叮囑了孩子入學的事情。至于一般人非常看重的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差別問題,詹貴倒是不怎么上心里外里不過就是幾百流通券的事情,運一船鹽去南邊就解決了。再說以海漢人的信譽,詹貴也并不擔心發生房子蓋好之后地皮就被海漢人給收回去之類的事情。
而任亮給詹貴的答復,也已經將這件事解決得很圓滿執委會將特批給詹貴兩畝宅基地,其費用稍低于港口商務區的商業用地,女兒可以隨時入讀勝利港小學。不過因為并非歸化民籍貫,所以學雜費用必須全額繳納,當然這點小錢對于財大氣粗的詹貴而言也只是毛毛雨而已。
至于說詹貴將家人遷居到勝利港這種做法到底有沒有什么背后的含義,是不是有意借此來表明對海漢的善意,執委會并不打算要把其中究竟弄個一清二楚。隨著三亞地區的逐步繁榮,社會中上層人口的遷入也只是時間問題,最終詹貴的這種個例會逐步發展成普遍現象。執委會遠景規劃中的三亞市區,其實也就是為中上層階級所準備的生活區域,而未來一段時期內生活在三亞地區的中上層人口,很顯然外來人員的比例會非常高。不過到那個時候,對于定居人口的戶籍制度應該也會有進一步的改變了。
不管是第一次踏足勝利港還是詹貴這樣的老客戶,考察團中幾乎每一個人都有一些特別的要求,沒設立駐勝利港機構的人急著要弄明白如何辦理各種手續,已經在本地生根的則是希望能夠盡快開始商談“瓊聯發”的具體項目這么遠來了不談錢開什么玩笑,大家都這么忙。
最后還是施耐德出面安撫這幫熱情高漲的大明商人“各位在海上飄了這么多天一定很辛苦了,今天先安頓下來,好好休息一下,晚上還有給各位準備的接風晚宴,大家先養好精神再說。至于各位剛才提出的問題都不用著急,我們會安排人員到各位休息的地方一一登門解決。”
這考察團一大幫人前呼后擁,足有七八十人之多,商務區的幾家客棧酒店雖然早就得到管委會的通知,盡力騰了一些房間出來,但仍然無法安置下這幫人。于是少部分被認為比較可靠的商家,有幸入駐到一號基地內的棚屋招待所。
值得一提的是,在兩天前的全體大會上,上屆執委會留下的最后決議之一,便是將一號、二號兩處基地分別更名為“勝利堡”和“田獨堡”。而今天考察團到來的時候,也正好遇到“勝利堡”的掛牌儀式。當然了,作為觀禮嘉賓,考察團這幫富商也少不得要上點喜錢恭賀一下。不過這喜錢也不白掏,每家都得到一個紀念品鐫刻著“勝利堡一周年慶”字樣的玻璃鎮紙一方,而且這東西絕對是不會上市銷售的限量版,這種稀罕物的價值可不是一點點銀子能衡量的。
當天下午,被派去崖城接人“閃電號”也順利回轉,魏平的姐夫王同知和羅升東的老丈人章通判同船抵達。這兩人雖然與穿越集團打交道的時間已經不算短,但都還是第一次親身來到勝利港。雖然事前就已經多次聽過羅升東和魏平對勝利港地區的種種描述,但真正來到這里,看到以前的荒山野嶺、無人海灣,變成了如今的繁華港口,那種視覺震撼的確是難以言喻。
作為大明官方代表,這兩位及其隨從人員都受到了最好的接待,在勝利堡內已經為他們專門辟出了一棟二層簡易棚屋作為落腳處。而晚上的接風宴席,這二位也會跟其他的考察團拉開一段距離,以示官方威嚴。當然了,花錢請這兩位出面也不是白請的,明天的慶祝儀式上,兩位地方官就會公開露面,讓本地民眾和外來客商都能確認到穿越集團在崖州地區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