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刀子鄭廷也打不過他,我去的時候就看到鄭廷被高橋南壓在地上動彈不得,看那手法應該是擒拿術,錢天敦這家伙還真是什么都肯教”古衛抓起桌上的茶杯咕嚕咕嚕灌了一大口,抹抹嘴角又道“不過也好,教育教育這幫越南人,免得他們還以為我們海漢民團只是樣子貨”
“是不是樣子貨,他們在這里多待幾天就知道了。”顏楚杰明白古衛所指的是什么,笑著應道“不過你也別練得太狠,我們自己的兵倒是早就已經適應了,這幫新來的菜鳥很可能扛不住我們的練法。”
相比同時代的軍隊,海漢民團的訓練方式除了更為科學高效之外,還有一大特點就是運動量更大,用反復的強化性訓練來鞏固士兵的戰術動作,讓他們能夠將日常訓練內容在戰場上也順暢地發揮出來。這種訓練說起來很簡單,道理也淺顯,但在如今這個時代卻是同行們難以完成的。究其原因也很簡單,說穿了就是一個錢字。
要加大軍隊的訓練量,勢必就得讓士兵們日常攝入足夠多的熱量才行,否則大運動量的訓練對士兵的身體將是極大的損耗。而改善士兵伙食就等同于要增加軍費投入,這個費用得不到解決就不可能完成這樣的訓練。以大明為例,雖然空有百萬軍隊,但除了類似部分地區的邊軍、京軍、侍衛親軍這樣的精銳部隊之外,大部分衛所軍都是疏于操練的。到了明末后期能夠做到五日一操或者每旬一操的,基本就得算是一方精銳了。而這樣的訓練頻率能夠練出什么素質的兵員,其實就可想而知了。
執委會從籌劃組建武裝力量開始,就定下了要走精兵路線。對于民團的軍費投入與同時代的同行們相比,可謂是慷慨至極,養一個民團兵的費用大概是崖州水寨普通士兵的五倍以上,而這還沒有計算個人的裝備及武器在內。如果把在建的幾艘軍艦也算上,那么海漢民團成立一年來所投入的軍費,基本已經超過了大明在瓊州島駐軍的軍費總額,而雙方的兵力規模卻相差了足足十倍。
充足的軍費除了讓海漢民團裝備了這個時代地球上最為先進的武器之外,士兵們的營養水平也可算是同時代軍隊最好的待遇,日常的伙食所能的熱量,甚至都是經過了專業人員的測算。除了勝利港小學和童子軍訓練營這兩個地方之外,歸化民單位當中就沒有伙食水平能跟海漢民團駐地相比的地方了。只要是入伍超過半年的民團士兵,身體素質都會明顯優于本地的普通歸化民。
良好的伙食條件提高了民兵們的身體素質,而只有身體素質達到一定水準之后,才能承擔起海漢民團日常的訓練強度。也正是有了這樣長期而頻繁的訓練之后,習慣握鋤頭、抓漁網的手才能牢牢地掌好槍桿子,海漢民團才會擁有超出同時代軍隊的戰斗力。而外來學員過去所接受的訓練強度,遠遠不能與海漢民團真正的訓練水平相比,因此在來到這里參加進修班之后很可能會出現不適應的狀況。
軍方并不害怕這些練兵之法被外來學員們學走之后,未來將會給穿越集團帶來威脅,因為這些辦法并不深奧,只要練過兵的人都懂,但限于客觀條件,卻沒什么人能夠將其投入到實際操作當中。精兵路線所需的花費極大,大到傳統的農業社會甚至無法負擔的地步,想要在穿越集團控制區之外的地方推廣這套練兵方法,將很難取得與海漢民團類似的成效。例如北越這樣擁有一國之力的政權,如果想要完全照搬海漢民團的成軍方式,并達到同等的戰斗力,那能養得起的規模也不會超過萬人這是軍方與商務、農業、民政等部門綜合討論之后所得出的結果。
當然這個結果還是假設北越能夠一直都能得到穿越集團全力支持的情況之下,如果某個時候穿越集團出于某種利益考慮中斷了對北越的支持,那么北越所謂的新式軍隊所能維持的戰斗力就會直線下滑。就算北越有規模驚人的新式軍隊,也無法對穿越集團形成真正意義上的軍事威脅。
至于另外兩個臨時性質的盟友,在獲得海漢軍方支持的力度上也會有所區別。福建那邊的戰況,目前軍方并不打算直接介入,所以依然會以武器為主,至于軍事訓練方面,許心素集團能從勝利港獲得的支持恐怕在一段時期內還比不上李家民團。
在與“福瑞豐”聯合成立了“金盾保安”這個機構之后,李家民團也從地方團練逐步轉移角色,成為了類似于護鏢隊性質的私人武裝組織。當然為了能夠得到官方的認可,李家民團的武裝水平是沒有對外進行宣揚的盡管已經有不少人知道這支民團裝備了大量的火槍,但已經收到好處的地方官府顯然也沒打算要多管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