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德在崖州待了兩天,基本敲定了土地歸屬權的大部分問題。章青等崖州官員雖然未必會對執委會的咄咄逼人感到心服口服,但處在當下的環境之中,他們最好的選擇也只能是配合。
如今崖州上上下下都知道海漢人的轄區內生活太平,收入又高,而且不受官府的壓榨,遷往勝利港地區生活的民眾已經不再像最初的時候,只有一些破產無依的人,自從勝利港這邊搞了周年慶之后,已經開始出現了一些有田有產的崖城居民試圖到勝利港附近圈地置業的情況。
這個風潮的發起者真要說來,又得記在羅升東頭上。第一批在勝利港置業的崖城權貴人物,基本都是由羅升東拉來的。當這些人去過勝利港,實地看過當地的生活環境之后,很快就打消了心中的疑慮勝利港無論是生活環境、社會治安還是物資供給水平,都已經遠遠超過了崖城。
當然選擇繼續留在崖城生活的人也不在少數,畢竟勝利港出產的物資從來都沒有停止過對崖城的輸送,甚至定期還會有來自安南的船只送來一船一船的優質煤炭和稻米,一部分生活必需品的價格比起過去都有了明顯的降低。但在他們享受這種便利生活的同時,也必須要面對本地可雇傭勞動力日漸減少所帶來的種種不便。
隨著三亞新城區的開發,穿越集團這邊對于勞動力的需求量又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僅僅是各種基建工程所需的勞動力,就達數千人之多。由于海漢人給的報酬高,務工期間還能管吃管住,來到新城開發區打工的大明民眾越來越多,其中不少人在抵達勝利港接受了短期的洗腦式宣傳之后,便決定了要加入歸化民籍,以求得到更好的工作待遇。
當然民政部門也并沒有把歸化民籍貫與大明國民的身份分割對立起來處理,對普通民眾的宣傳口徑依然是他們將繼續保有大明國民的身份只是管理他們的部門不再是大明的地方官府,而是海漢人組成的最高執委會。
普通民眾對于在崖州究竟誰了說算這種事也并不會特別上心,他們所關心的內容基本都脫離不了衣食住行這類生存所需,只要海漢執委會能給他們更好的生活環境,他們當中的絕大部分人其實都不會在意今后自己的戶籍是在崖城還是在勝利港。
在大陸方向,成功擊退了多路流寇圍攻,并且在戰斗中擊斃官府通緝多年的匪首廖大鼻,這樣的戰績讓李家莊在很短時間內就成為了整個廣東民間的熱門話題。有不少大戶人家都托了各種關系找李家打聽,是什么樣的力量能夠讓他們擊退了數千流寇的圍攻,李家也趁著這個勢頭,給剛剛開業不久的“金盾保安”作了一次極好的宣傳活動。
唯一比較遺憾的是,匪首廖大鼻的尸首被送到廣州官府之后,雖然認尸領賞都比較順利,但卻沒能得到頭面人物的嘉獎。不過想想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畢竟李家之前就與廣東官場一把手李逢節鬧翻了臉,人家沒主動找“福瑞豐”的麻煩就已經是謝天謝地了。
但出了李家莊的這樁事情之后,省內各地民間自行組織民團的風潮一下子就爆發了。但凡類似李家莊這樣的宗族聚居村寨,都紛紛開始組織護莊護寨的地方武裝,而這些自發性的組織毫無例外地將效仿的對象定為了戰績顯赫的李家莊民團,紛紛派人到李家莊拜訪,希望能夠獲得一些技術性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