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里克在參觀當中所關注的重點也與過往的訪客們有所不同,雖然他同樣也會被巨大的鐵船、奔馳的火車所震驚,但恩里克更多的注意到了這些“神跡”背后所隱藏的細節,比如本地極高的幼兒入學率,先進的金融管理制度,無孔不入的基層民政機構,以及海漢人轄區內所獨有的土地制度等等。各種各樣的細節,都彰顯出這里是與大明境內其他城鎮完全不同的另一個社會。
在海漢人所構建的這個社會體系之下,一切都顯得井然有序。恩里克在這里沒有看到任何乞丐、閑人或者無家可歸的流民,所有人從早上醒來的那一刻開始,便已經很清楚今天所需完成的工作。每天早上固定的時刻一到,恩里克便能看到民眾從居住區內成群結隊地出來,進入機關、農田、工地、學校、碼頭等等地方,按部就班地完成自己的職責,這樣的秩序感是他過去在任何地方都沒有見過的。
恩里克在來之前很難想象出海漢人究竟是如何在一年多的時間內就建成了勝利港,但來到這里之后,他發現這種奇跡的確是有可能實現的,不過前提是得有海漢人這樣的社會管理能力才行。相比海漢執委會的高效,恩里克感覺大明的官府簡直就是一個笑話,他從未在廣東省內見過有任何一個城鎮的基建像勝利港搞得這么好,所有的道路、居住區、生活設施,都是經過了精心的規劃。
城區中沒有垃圾的臭味,沒有污水橫流,道路平整筆直,居住區雖然大部分都是竹木結構的棚屋,但樣式、大小、朝向都是整齊劃一。水井、澡堂、食堂、廁所,各種各樣的公共設施都在最大限度上考慮到了覆蓋的區域,為民眾的生活了方便。在勝利港生活的民眾,基本不需要花太多心思來操心自己的衣食住行問題,能夠將絕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當中,而這大概也是本地有限的民眾能夠完成如此之多工作的基本原因之一。
秩序,是恩里克對勝利港最為深刻的初步印象。他雖然不懂得海漢執委會是如何做到的這一切,但短短的幾天生活之后,他就能感受到這里的社會制度絕對比他以前所待過的地方更為先進和完備。不管是大明還是遙遠的歐羅巴,與這個瓊州島上的新興城市相比都差得太遠。而每隔兩三天就有一艘移民船抵達勝利港,每個月都會有上千的新移民來到這里定居,參加到海漢人的建設大業當中來。
海漢人并不禁止恩里克與本地百姓的接觸,所以他也從中了解了不少關于海漢人的信息。海漢人剛到這里的時候不過幾百人,花了一年的時間就發展到近兩萬人,而這個發展速度看來還有繼續加快的趨勢。恩里克作為一個從遙遠的歐洲來到亞洲開辟殖民地的從業者,他當然能看出海漢人的這套發展模式其實跟西方國家建立殖民地的方式很接近建立一個港口城市,然后以此為中心向外輻射,建設更多的殖民地和據點。但海漢人的不同之處就在于,他們的工作效率實在是高得可怕,西方同行們或許需要幾年才能完成的工作,他們只需十分之一甚至更短的時間就能完成,而且做得更加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