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主要還是執委會的態度起了一定的影響。這些南越人在人種、語言、生活習慣上都與北越有一定的區別,要改造這些人所需花費的資源就相對更大,而且本地又有大量的北越歸化民,多年內戰形成的世仇難以輕易化解,這些南越人即便能夠完成改造,想要融入到本地的生活也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執委會雖然嘴上不說,但實際運行中就把南越苦役當作了消耗品,上行下效,到了基層之后,這種情況自然更加嚴重一些。雖然在嚴格的看管之下,還不至于發生故意虐囚之類的事情,但毫無疑問的是所有的管理人員都對這些南越苦役沒有什么同情心可言。
換言之,這些南越苦役到港之后日子最好過的一段時間就莫過于當下了,等他們稍稍適應了本地的環境,身體狀況有所恢復之后,可就不會再有坐在地上敲石子這么“輕松”的活給他們做了。能夠硬抗到刑期結束重獲自由的人肯定會有,但這個數目占整個南越苦役總數的比例也肯定小得驚人。
穿越集團目前的狀況是建設開發的速度跟不上發展的需求,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各種規劃的嚴重遲滯。然而基建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執委會為了能夠更快地實現向外擴張,不得不對各種工程的工期都提出了近乎嚴苛的要求。如果不是現在有大量的免費苦役可用,建設部恐怕很難依靠自身的力量來完成執委會的要求。對于這個過程中肯定將會出現的大量人員損耗,執委們都心里有數,但并不會有人公開提出來。哪怕是最喜歡維護人權的顧凱,在這種時候也很聰明地閉上嘴充當看客在政治正確與維護人權之間該選擇哪一方,顧凱心里非常清楚。
對苦役的這種嚴苛的壓榨,在本地民眾看來卻并不是什么大的問題。這些人要嘛是罪犯,要嘛是戰犯,沒有被海漢首長們吊死就已經算是開恩了,現在要拿糧食養著他們,讓他們干活不是理所應當的事情嗎至于說勞動強度太大,待遇太差,這就更不是什么值得爭論的問題了如果所有人的待遇都一樣好,那誰還愿意想法設法為自己和家人爭取一個歸化民的籍貫
隨著穿越集團實力的擴張,歸化民入籍的好處也越來越大,如今已經不單單只是吃飽穿暖的待遇,教育、醫療以及住房這些相應的社會待遇也在逐步提升當中。
普通的歸化民家庭都可以將子女送入本地的學校就讀,只要有歸化民的籍貫就一律學費全免,成人也可以自行報名參加各種形式的識字班、夜校、技能培訓班等免費教育培訓機構。由于現在在歸化民的勞工等級升遷條件當中加入了對識字率的要求,歸化民主動參加各種掃盲班的熱情要遠遠高于去年。
而民政部通過各種途徑招攬來的落魄文人在這個領域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們吟詩作對寫八股的本事雖然在勝利港根本就派不上用場,但就算單單教人識字念書,收入也已經遠勝于從前。雖說海漢人頒發的各種教材中并沒有四書五經,全是自行編纂的內容,看起來似乎有些離經叛道,但在勝利港住上一段時間,充分享受了海漢式的糖衣炮彈之后,落魄文人們就很難再堅持理想,紛紛選擇了留在這里做個教員或者文書之類的工作。
醫療方面除了相關單位在源源不斷地培養赤腳醫生之外,還有其他各種的配套管理制度,讓本地的醫療衛生狀況能保持一個較高的水平。外來移民的檢疫隔離制度,本地各種基礎衛生設施的普及,對于垃圾傾倒和糞便處理的嚴格規定,都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唯一對此感到不滿大概就是兩位洋大夫,因為他們的工作實在太過繁重,每天上午看病,下午授課,幾乎完全失去了自由時間。特別是老摩根,對于近期由于醫療工作安排而連連錯失了參與軍事行動的機會深感不滿,甚至打算提交報告,將自己的編制從醫療部門轉到軍委當然他即便是打了這個報告也不可能獲得通過,畢竟整個穿越集團里也就他這么一個心血管疾病專家,再過些年說不定大伙兒都得指望他的醫術來保全自己的身體了,怎么可能容忍他如此不務正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