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漢民團中的絕大部分歸化民士兵的文化水平都很堪憂,雖然民團也有內部辦的識字掃盲班,但識字量能上百的人也并不太多,以至于現在軍委將識字量也作為了軍官提拔的考量標準之一。同時為了提高部隊的文化水平,軍委也特招了一些年輕的落魄文人入伍,充當軍中的文職。這榮譽陳列室里有大量的文字圖片資料,因此也專門配備了識字的士兵在這里充當講解。
“稟顏大人,卑職是勝利港一營營部宣傳處下屬陸挺。”跟在后面的陳列室工作人員立刻上前自報身份。
陸挺籍貫就在崖城,在入伍之前也是讀過幾年書的人,不過沒有考取功名,只是個童生而已。他年紀已經到了二十,自知念書的天賦有限,家里也沒什么閑錢可以供他再去報考,在科舉這條道路上恐怕很難有什么光明的未來,聽說海漢人在勝利港這邊廣招人手,而且待遇極佳,便決定過來碰碰運氣。然后來了之后才發現傳聞雖然不假,但這打工的待遇其實也是分了三六九等的。
在勝利港沒有歸化民籍貫的外來打工者的報酬并不算高,比崖城也沒有太大的優勢可言,只是這里的生活設施齊備,生活成本也較崖城稍低一點。想要在海漢人治下獲得高薪,首先就得取得歸化民的身份,然而歸化民籍貫并不是申請就能馬上拿到,還得在本地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期才行,陸挺覺得這實在太費工夫了一些,所以選擇了另一條比較快拿到歸化民籍貫的方式,就是從軍入伍。
按照軍方的招兵公告,只要各方面條件符合要求,在入伍之后都將立刻獲得歸化民籍貫,而且還可以帶著直系親屬一起拿到原本要等上一兩個月的歸化民身份。附近黎苗兩族的山民,有相當多的年輕人都是靠著這樣的途徑獲得了歸化民的身份,從而走出了大山。陸挺雖然是個讀書人,但家境比較貧寒,平日里農活也沒少干,身體倒是不弱,很順利地便通過了入伍體檢和政審,成為了一名民團兵。
陸挺在入伍時就特地申報了自己的文化特長這也是在招兵公告上寫得明明白白的內容,凡是識字量達到一定水平的,可以特招入伍授予文職。入伍之后,他果然如愿地被分配到了營部宣傳處,平時就做些寫標語寫材料之類的事情,偶爾還在識字班講講課,幫普通士兵進行掃盲教育。上個月榮譽陳列室建好之后,他便被調到這里來擔任講解員的職務,專門負責向新兵和參觀者講解海漢民團的戰史。
顏楚杰也沒有特地去糾正他在稱呼上的毛病,只是點點頭道“給恩里克先生好好說說我們民團軍的狀況。”
“卑職遵令”陸挺清清嗓子,便站到展板前面,操著一口不太標準的海漢普通話,開始向恩里克講解起來“我海漢民團于大明天啟七年組建,由海漢執委會和海漢軍委直接領導的人民武裝部隊,現主要駐地為勝利港軍區”
恩里克一開始對于顏楚杰帶他來看這種展覽館并不太感興趣,但當他明白這個展覽館的性質之后,就很快改變了主意。海漢民團不管是對大明還是對葡萄牙人來說,都是一支非常神秘的武裝組織,除了知道這支部隊擁有很強大的武器配備和戰斗力之外,外界對其內部狀況幾乎一無所知,編制、訓練方式、裝備水平、作戰經歷這些都是恩里克非常有興趣知道的內容,而這一切似乎都能在榮譽陳列室里找到答案。
“我民團軍自成立以來,共參加大小軍事行動三十余次,在勝利港、安南、廣東等地參與作戰多次,殲敵數千,俘虜上萬,曾取得過多次以少勝多的戰果”
對于這種講解,陸挺已經不是第一次進行,幾乎每一批招收進來的新兵,都要來這里參觀學習。而陸挺所要做的,就是把軍方高層親自撰寫的宣傳資料全部倒背如流,在講解時能夠向參觀者流暢地描述出“我軍”戰無不勝的光輝形象。
恩里克看到墻上張貼的宣傳資料除了文字之外,還有大量的手繪圖畫,其中絕大部分都是戰場上的戰斗場景。盡管這支部隊成軍的時間還不到兩年,但如果僅僅只是看到這里的宣傳資料,恐怕會以為這是一支身經百戰的老牌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