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在恩里克的眼中,顏楚杰并不像是一個武裝集團的軍事負責人,而是一個腹黑可惡的十足奸商你向我炫耀新式武器的性能也就罷了,完了居然還來一句“不賣”,這不是活活折騰人嗎
當然恩里克也立刻就想到了另外一種可能,那就是顏楚杰對新式步槍的吹噓純粹就是掩人耳目的手段,海漢人根本就沒造出什么新式步槍,眼前看到的這個東西也只不過是個做樣子的擺設而已。不過他很快又自行否定了這種假設,即便不提海漢人在商貿方面一貫良好的信譽,他們敢于向葡萄牙出售武器,本身就已經說明了他們手中必然掌握了某些反制手段最有效的就莫過于制造出性能更好殺傷力更大的武器了。
接下來顏楚杰又向恩里克介紹了海漢出產的幾種主力火炮。目前“海漢兵工”出產的火炮主要分為四個大類陸軍炮、海軍艦炮、大口徑岸防炮以及出口型火炮。隨著各兵種的職能劃分,生產工藝的逐步完善,火炮的規格和負擔的功能也開始有了更為細致的設定,僅岸防火炮就有12磅、18磅、24磅幾個不同的型號,而且設計部門已經在秘密試制口徑更大的48磅重炮了。而陸軍炮也有6磅、12磅的主力火炮,以及攻城用的大口徑臼炮,山地特戰部隊專用的3磅小炮等等。
雖然顏楚杰在講解過程中并沒有過多提及火炮性能方面的參數,但恩里克還是能從這么豐富的產品線當中判斷出一件事海漢人的鑄炮水平的確相當高,這絕對不是葡萄牙商會或者荷蘭東印度公司這種缺乏生產能力的二道軍火販子可以相提并論的。海漢人聲稱能夠向西方國家出口軍火,看樣子倒并不是在吹牛。
當然相比于在陳列室里看這些樣品,恩里克更傾向于能夠去制造這些武器的地方看一看。他也知道在內陸的田獨地區有面積相當大的一片工坊,數以千計的歸化民勞工在那個地區日夜不停地為海漢人生產各種工業品,其中就包括了這些被海漢人用來攻城掠地的武器。只可惜關于田獨工業區的一切,在外界看來都被籠罩在迷霧當中,極少有外人能夠進入到那片被嚴格軍事管制的地區,勝利港開埠以來,據說就只有“福瑞豐”的少東家李奈,崖城的大明軍官羅升東等有限的幾個人去過。而這些人在此之后卻對自己的見聞只字不提,諱莫如深,也不知道是被海漢人下了什么迷魂藥。
不過恩里克也很清楚自己是沒法去田獨的,至少不太可能通過正常的途徑去那地方。進出田獨的道路據說都有民團的關卡,沒有相關部門頒發的證件根本無法通行當然恩里克就算有證件也混不進去,他這外形實在太打眼了,連冒充員工的機會都沒有。
懷著深深的怨念看完了陳列室中的展示品,恩里克迫不及待地催促顏楚杰道“顏總,我們現在可以去靶場了吧”
“沒問題,我們現在就去。”顏楚杰也覺得把恩里克的胃口釣得差不多了,微笑著回應道。
出自一個老牌帝國國民的驕傲,以及對海漢這個新生對手的忌憚,恩里克其實并不希望看到海漢的武器真有顏楚杰所形容的那么強大。但站在一個商人的角度,他又忍不住對海漢武器的性能有所期望,畢竟軍火貿易中的利潤相當可觀,如果海漢武器性能真的超過了歐洲的同行,那么在打成一鍋粥的歐洲戰場上販賣海漢武器也并非妄想。
從1618年歐洲大戰爆發,到如今已經過去了整整十年,戰爭也從波西米亞的內戰逐步演變成了新教聯盟與神圣羅馬帝國之間的混戰。所有的歐洲強國都卷入了這場大亂之中,沒有誰能夠置身事外,而這場戰爭還將持續多久,最終勝負如何,也根本沒人知道。有無數人因為這場大戰而家破人亡,妻離子散,但也有不少人從戰爭中覓得商機,大發戰爭財,特別是有能力自行制造武器的各國軍火商,幾乎都賺了個盆滿缽滿,以至于最近兩年根本就沒有多余的武器可以向遠東地區販賣了。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在這場持續了三十年的大混戰當中,各國都逐步實現了軍事理論的進化。為了能夠進行長時間的持久作戰,各國都開始實行了征兵制,并建立起常備軍和預備役,以及后勤供應系統。由于作戰的地域太過遼闊,軍隊不得不精簡編制和機構,以獲得更好的機動能力。最重要的是,戰術方面也由過去的冷兵器為主,逐步演變為熱兵器戰爭,長矛兵被火槍兵所取代,炮兵成為了戰場的決定性力量,而騎兵則從過去的主力變成了輔助部隊。這一戰術轉變的時期,對于軍火商來說簡直就是百年難遇的發財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