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李家莊移民營地在近期涌入大量民眾,本地的移民干部已經不夠用,駐廣辦不得不派出了援兵,讓主管醫療衛生的馬玉和主管移民事務的沙喜到這邊來坐鎮協調。除了他們之外,比較熟悉本地狀況的蕭良也被調了過來,配合他行動的還有來自萬山港兩個排編制的民兵,以維護移民營的治安秩序。
這波移民潮并不是無緣無故而起的,自今年五月開始,珠江三角洲的大部分地區就再一次陷入到了旱災之中。不過一直拖到夏收之后,旱情的危害才開始逐步顯現出來,多地出現了民眾因為借錢買糧而破產的狀況,本來已經開始平息的流民潮又開始壯大了。
廣州的高官們對此并沒有特別好的辦法,省內的農田因為天災人禍導致年年欠收,官府的糧倉里其實也沒有多少余糧可以用于救災,無非就只能動員地方鄉紳富商,放糧賑災。而這樣做的效果是極其有限的,即便是有些家底的富商愿意做這個善事,也有很多具體的困難。
首先這賑濟災民的糧食就很難在本地大量采買,而且日漸高漲的糧價也讓這種賑濟顯得很不劃算,但如果從外地購入米糧,運送到廣州附近的市鎮上又需要相當一段時日。其次往往某處一有開倉放糧的消息,附近方圓數十里的災民都會很快蜂擁而至,小家小戶的鄉紳救濟個百八十口人還行,如果上千人涌上門來討要糧食,他們哪抵得住這種架勢這一旦場面失控,就很容易演變成哄搶之類的暴力事件。
另外也有不少人為了求一口飯吃,選擇了落草為寇這條老路,一時間原本被李家莊一役打壓下去的各路山賊似乎又開始有了蠢蠢欲動的跡象,甚至已經開始組織劫掠一些偏遠的山村小鎮,這些消息匯集到總督衙門,讓剛上任沒幾個月的王總督很是撓頭。
這種時候當然就會有幕僚給王尊德獻計這災民層出不窮,官府又無力賑濟,只能依靠民間力量盡力疏導災民。而目前兩廣地區最有實力,又愿意做善事的商家就是“瓊聯發”,只要讓他們去出這個頭,必定可以讓省內越發嚴重的糧荒暫時得到一定的緩解。
至于這中間有沒有什么弊端,“瓊聯發”到底會把這些移民安排去哪里,幕僚沒有多這個嘴,王大人也沒這個閑工夫去慢慢琢磨。兩廣若是一亂,那就是要上奏折奏報朝廷的大事,不管怎樣都必須盡量先把局面穩定下來再說。至于這么做的負面作用,這個節骨眼上已經沒人能顧得上了。
于是總督府一紙文書送到“瓊聯發”,這邊的股東老板們自然不敢私自作出決定,連夜就將原件送到了駐廣辦。馬力科一看頓時覺得這是一個好機會,一方面可以大量地引入移民,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此在民間為海漢塑造出更好的口碑,以后即便是不作特殊的宣傳,尋求生計的民眾自然而然就知道出路在哪里。
當然這個事是肯定不能由駐廣辦來出面主持操辦的,還是得交給“瓊聯發”及其相關的十幾家商行來運作才行。而官府為了把這苦差事甩給“瓊聯發”,倒也很痛快地給予了不少方便凡是運往番禺移民營的米糧和生活物資,一律免收所有的過路費和賦稅,凡是前往番禺移民營的民眾,一律免查路引,凡是“瓊聯發”在各州縣組織的移民賑濟點,一律由官府衙役協助維持秩序,并出具相應的安民告示證實其可靠性。
這么一來,大量的移民便開始源源不斷地從省內各個州縣向著番禺縣集中,其速度遠超馬力科等人最初的預計,以至于他們不得不向大本營求援,要求盡管派船運送物資并接走即將爆棚的移民。
目前暫住在移民區的各路民眾已經接近五千人之多,光是每天吃掉的糧食就要以千斤計算,消耗藥材和其他生活物資也是數目巨大,僅僅靠著駐廣辦撐著根本不是辦法。而且這么多的人擠著住在一起,很容易會爆發大型的疫病,一旦發生這種惡性事故,那今后海漢還想組織大規模的移民,恐怕就不是那么容易得到民眾的認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