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船不但集中了海運部名下的大部分貨船、移民船,同時也調用了海軍幾乎所有的戰船,另外還有“瓊聯發”以及其他一些商家被臨時征用、租用的船只,甚至連崖城水寨里幾條狀況較好的戰船也被抓了壯丁。如果不是駐廣辦和“瓊聯發”提前給廣州官府和駐軍報備,駐扎在珠江口的明軍大概會誤以為這是大股海盜要準備上岸攻打內陸了。
原本住在移民營中惴惴不安的民眾們看到這么大一支船隊的到來,終于是放下了心。雖然他們在來到這里之后就知道會被運往瓊州島定居,但等候多日一直沒有看到船隊出現,也難免有些不安。畢竟海漢人在瓊州島的一切故事都只是傳說,就算歸化民干部再怎么形容得天花亂墜,對這些還沒有去過勝利港的民眾來說也只是虛幻的所在。
由于這次需要轉運的民眾數量實在太多,而沙灣碼頭的停靠規模又很有限,以至于組織移民登船都不得不分作了兩天來進行。頭一天裝運完移民的船只就先行出發,前往珠江口的萬山港停靠過夜。而第二天的移民船裝運完人口之后就不作停歇,直接駛出珠江口,與頭一天出發的船隊會合之后一起返回三亞。
根據李家莊移民營的數據統計,在兩天當中共計有民眾五千一百余人登船,堪稱穿越之后人口最多的一次海上輸送。幾乎所有的船都裝得滿滿的,船艙中塞滿了移民,讓人不僅聯想起西方國家運送奴隸的船只。而這種匆匆忙忙的大規模人口運輸的惡果也無法避免,大量體質較弱的民眾在出海之后很快就出現了各種不適狀況。出海第二天,因為身體原因死在船上的民眾就多達十七人。這些人的尸身自然無法得到收斂,只能被立刻拋入到大海當中。
死在途中的倒霉鬼并不止這一些,在七天之后船隊到達勝利港的時候,總共有二百七十三人死在途中,這個紀錄也堪稱穿越之后海上運輸的最大死亡數字了。當然這樣的狀況絲毫不能責怪醫護人員,相關部門雖然傾盡全力,但仍然無法保證每條船上都能配備足夠的醫護力量事實上整條船隊一共也只配備了三十多名醫生和七十多名護工,算下來平均一條船上還分不到一個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