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一個海漢,就足以讓南越朝廷焦頭爛額,而一南一北還有北越和占城兩個不死不休的冤家在躍躍欲試,輪番發兵攻打南越,這讓順化府已經陷入到四面楚歌的境地。朝堂上的高官們本來指望著通過談判來讓海漢人出面干涉兩個鄰居的暴行,可不曾想海漢人根本就沒打算讓這筆賬有寬限的機會。
在談判期間,執委會并沒有對他的行動做嚴格限制,反倒是每天都有專人帶他前往各種地方進行參觀,目的是讓他“感受海漢社會制度的先進性”。
阮經貴不過是個小國商人,一時半會的哪里比較得出海漢的社會制度有什么優越性,不過在他看來,本地的民政制度遠比安南國內森嚴,而民眾的生活水平卻大大地高于安南。盡管這里有很多奇怪的規矩讓阮經貴感到無法理解,甚至就連走在街上應該靠左還是靠右這種雞毛蒜皮的小事都有明文規定,但他不得不承認這里的社會秩序非常好,在勝利港完全看不到無所事事的閑漢或是沿街乞討的丐幫,一切都顯得井井有條。
阮經貴雖然自己沒有做過民政官員,但好歹也是出身官宦之家,耳濡目染之下,也知道這種良好的社會秩序不僅需要法制的維護,更重要的是民眾的生活足夠富足才行。如果大部分人都吃不飽穿不暖,又怎么會有心思去遵守那些奇奇怪怪的規矩
在執委會的有意安排之下,阮經貴也近距離接觸了幾戶從安南國遷來的移民。這幾戶人來到勝利港定居都已經超過半年以上,基本都已經被洗成了正統的海漢歸化民,對于故國的使者到來并沒有表現出多少驚喜,只是很平靜地向阮經貴介紹了他所感興趣的一些生活細節。
武尚一家五口人都是當初逃避戰亂的時候在清化被海漢的運煤船給拉到勝利港來的,在安南國內,他們已經是無田無產的人,繼續待下去只有賣身當農奴或者被抓去當農兵兩條路可走,而來到勝利港之后,對他們來說無疑是迎來了新生。
“海漢首長們給我們建房子,發糧食,發衣服,我們在這里做工有工餉拿,有民團保護不用擔心戰亂,在這里挺好的。”武尚一邊用竹篾條編著筐子,一邊隨口說著自己的生活狀況。他在安南的時候就是一個篾匠,來到勝利港之后繼續重操舊業,就靠著給建設部制作抬土的籮筐過活。
“可你們是安南人”阮經貴忍不住吐槽了一句“如今海漢人要消滅我們的國家,而你們居然還在為他們工作”
武尚抬頭看了阮經貴一眼,淡淡地說道“國家我只知道我們一家快餓死在清化城外的時候,國家可沒打算要救我們。”
“那是升龍府的逆賊不顧民生,我順化府才是大黎朝正統,不日便將復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