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外界的認知有所不同的是,駐廣辦的武裝人員編制其實是由一明一暗兩個部分組成。明的部分自然便是以護衛身份駐扎在駐廣辦里的民團士兵,最初因為居住的空間有限,只有十多個人的編制,不過在駐廣辦經營規模擴大,地盤也向南擴建之后,常駐編制逐步增加到了現在的兩個排七十來人的規模。
廣州是兩廣地區的核心要地,在這里駐扎民間武裝是一件比較敏感的事情,為了避免引起官府的忌憚,這支護衛隊極少外出執行任務,主要職責就是護衛駐廣辦這些穿越者的人身安全,以及“海漢銀行”存放金銀的庫房。另外還有一個特殊任務,就是為李家民團培訓民兵,這些人在接受培訓課程之后,大部分都會加入“金盾保安”當押運員,特殊情況下駐廣辦的武官也可以臨時收編其指揮權為己所用,算是駐廣辦武裝力量的一個補充。
駐廣辦所有武裝人員的指揮權目前是由常駐駐廣辦的虞堯負責,而以前與他搭檔的蕭良現在已經調到了李家莊移民營地,麾下有一個連的民兵,專門負責當地的治安和防衛工作。如果有緊急事態發生,兩邊通過電報就可以很方便地取得聯系,四十里的距離也不算太遠,必要時還能相互支援一下。
這次為了應對劉香的威脅,軍委調集了陸海兩軍加起來超過一個營的兵力前往萬山港駐扎,大部分的補給品都得通過海運從大本營送過去,就算不打仗,駐扎成本也遠高于大本營,也算下了非常大的本錢。由于這場軍事對抗不知道會持續多久,為了便于廣東方面的駐軍協調,軍委便正式組建了廣東軍區,權限與黑土港軍區一致,負責海漢在大陸沿海地區的武裝力量,還專門將王湯姆調到萬山港坐鎮指揮。萬山港、李家莊和駐廣辦的海漢民團,基本就算是明面上的武裝力量了。
在此之外,還有一支由何夕指揮,但并不隸屬于廣東軍區,而是直接向執委會負責的秘密武裝力量。這支秘密武裝不是民團編制,從具體職能上來說應該算是情報機構,不過這個機構中的成員倒是有九成都是從民團當中選拔出來的。這樣做的原因自然是因為民團士兵的忠誠度相對較高,而且受過一定的軍事訓練之后,在紀律性方面也大大勝過普通人,更適合進入到情報部門工作。
這次帶隊進廣州城實施行動的頭目龔十七,就是何夕親自從民團里挑選的人。龔十七是民政部門去年從廣東引進到勝利港的移民之一,因為自小就修習家傳武藝,龔十七到港之后便選擇了帶藝投軍這條路,進了民團當兵。之后他還參加了年初時在安南的作戰,并因為在戰斗中的英勇表現獲得了軍委的嘉獎,記個人三等功一次。
在安南戰役后得到個人軍功嘉獎的人員,除了少數幾個因為傷情嚴重而不得不選擇退役的人之外,剩下的基本上都成為了軍委重點培養的軍官預備生,龔十七也不例外。勝利港軍校開辦之后,龔十七與其他立功人員,以及外來的留學生一起成為了軍校的首批進修學員。
如果繼續朝著這個方向發展下去,龔十七或許今后的生涯就是在海漢軍隊體系中當一名歸化民軍官,在戰場上為維護海漢利益而廝殺。不過在五月解救被流寇圍攻的李家莊一役時,軍官進修生都被王湯姆帶到一線觀戰,戰斗結束之后,龔十七協助護送李家老小返回廣州城,結果就被何夕一眼相中留下了。
龔十七和他帶的這隊人基本上并不承擔日常的情報收集工作,而是專業的打手擔當,只執行一些護衛重要人物或是定點清除目標之類的任務。雖然編制要比民團駐軍小得多,但他們出勤的頻率卻遠遠超出民團。只是他們所做的事情大多不會顯山露水,甚至連一部分穿越者都不清楚他們的工作內容,自然在外面也就沒有什么名氣可言。
龔十七拿著名冊來到機要室,將其交給了負責人陳天齊,并轉告了何夕的要求。陳天齊聽完之后立刻吩咐手下謄寫名冊存檔,以盡可能不耽擱何夕這邊的行動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