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衡再三,鄭柏還是沒敢開口提出要向海漢陣地派駐軍隊,最后折衷了一下,派出由軍官組成的觀察團,一方面充當聯絡使者,一方面也起到監視海漢人的作用,盡管這種監視的力度和范圍可能會極為有限,但總要好過什么都不做。
而對于北越將領的這種小心思,顏楚杰其實心里多少也有數,如果北越不主動提出類似的要求,顏楚杰反而會懷疑他們是不是要玩什么花樣。雙方雖然在這次戰斗中的立場一致,但并不代表兩軍背后所代表的利益訴求也是一樣的,兩家都各有各的小算盤。
海漢民團自然是巴不得能把順化城拆了連人帶貨一起全部搬回三亞去,如果可能的話,把順化城直接占領下來作為殖民地當然更好。而北越方面則是已經預計到了海漢一方在城破之后可能會采取的一些行動,完全阻止海漢人的擄掠大概是不可能的,畢竟人家出兵跨海來作戰也不是因為閑的蛋疼,要是沒好處可撈誰會為你賣命但為了盡可能地減小未來屬地被海漢人掠奪的程度,北越軍方還是不得不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至少要讓海漢軍方明白,我可是一直盯著你,你下手別太過分。
考慮到目前戰事已經進行到關鍵時刻,雙方很默契地沒有把這些私下的小算盤拿到臺面上來討價還價,而是選擇了各自退讓一步的妥協。在進行了一天時間的休整之后,北越的軍隊向南切入到順化城以西四里的區域開始扎營。
北越的營區設置與其所擔負的任務是相關聯的,從順化城的西北角到香江江岸,整個營區完成建設之后將會綿延近五里,把順化城以西的逃生通道完全屏蔽掉。
守軍在城墻上自然也觀察到了北越軍隊的出現,這讓城中的氣氛就顯得更加緊張了。畢竟在此之前防御壓力僅僅只集中于北邊的海漢陣地,萬一實在打不過,朝廷還有機會從西邊撤進長山山脈,然后通過山中的通道去南方繼續組織抵抗力量。然而北越軍隊的出現已經將這條退路完全封死,要想突圍就只能先攻破北越軍的這條防線才行。
而北越軍的主要精力顯然都放在了構筑這條防線上而非進攻順化城,從一開始就在修筑的營地外不停地挖掘壕溝,而且是分段同時進行,每班數千人輪流上陣,看樣子不需太長時間,北越軍就能在順化城以西的平原上再開出一條護城河來。
城里的守軍當然很快就看懂北越軍的意圖,并且也派出了部隊出城騷擾,但并沒有取得好的效果。北越軍中好歹也有幾千使用火器的新軍,單以兵力而論甚至還超過了海漢民團的戰斗部隊數量,依托陣地對付南越的冷兵器部隊并沒有太大壓力。南越軍倒是還有一點僅存不多的火槍部隊,但軍方的將領可不敢把這寶貝全都壓出去,因此城外的交戰基本也是一邊倒的局面,使用原始武器的南越軍甚至都沒有辦法與北越軍發生直接接觸,剛進入火槍的射程范圍就在鉛彈的打擊下迅速潰敗了。
三月十八日,北越軍在城外修筑的長蛇陣終于基本成型,駐北越軍中的海漢代表立刻用電臺通知了民團,可以開始向順化城發動正式攻擊了。在這幾天停戰期當中,民團也抓緊時間調整了作戰計劃,將原本掃蕩完城外敵軍陣地之后再開始攻城的打算做了修改,準備集中火力直接從東北角上打開突破口。
為了能夠實現完全的火力壓制,顏楚杰下令將所有的陸軍炮全部調集到了東北角附近的陣地上,海軍的艦船也都集中到這一段江面上,為接下來的攻城戰輔助作用。
順化城外的護城河分為內外兩道,其中外河在東北角上與香江相通,這就為進攻部隊度過這道寬度達40米的護城河了便利條件。軍方打算在炮火掩護之下讓海軍從香江上引入小船搭建浮橋,讓攻城部隊能夠順利通過第一道護城河。
上午十一時,顏楚杰下達了進攻的命令。海漢陣地上的數十門炮火頓時發出了震天的轟鳴聲,頃刻間一堆炮彈就如下雨一般落在了東北角的城墻上,將原本已經千瘡百孔的城墻又添上了不少傷痕。
在陸軍用炮火覆蓋這段城墻的同時,海軍的小船也已經抓住時機駛入到第一道護城河里,開始搭建浮橋。在高強度的炮火射擊掩護之下,這次搭建浮橋的速度刷新了紀錄,僅僅不到二十分鐘,民團步兵的先頭部隊就已經從河面上快速通過,進入到兩道護城河之間的狹長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