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楚杰瞥了他一眼道“你知道漳州、大員這些地方距離三亞有多遠嗎”
阮經貴連忙應道“卑職不知,請顏總指教。”
“你從順化到三亞來來回回也走了好幾趟了,對這段路途應該比較熟悉了。”顏楚杰便向他說明道“從這里到福建的交戰區域也不算很遠,大概就這里到順化將近三個來回的航程吧”
阮經貴差點被自己的口水給嗆到,他并不熟悉大明東南沿海的地理狀況,還以為這兩位談論的地方距離三亞不至于太遠,早知如此,真是不該在這兩位海漢高官面前胡言亂語了。
在南越政權覆滅之后,阮經貴慢慢也知道了為何海漢民團對南越的攻擊頻率保持在半年左右,根本原因就是因為跨海作戰所需做的準備工作太過繁雜,需要很長時間準備才能發動一波攻勢。三亞到南越海岸不過三天左右的航程,就尚且如此的麻煩,那福建戰場距離三亞的航程多出五六倍,路途上就得半個月左右了,海漢人自然不愿輕易跨海去那么遠的地方作戰。
海漢人在安南都是采取打完就撤的戰略,那么遠的地方,以海漢現有的實力和兵力,就算能夠戰勝對手,也很難在當地維持長期的實際控制。這種付出大收益低的做法,精明的海漢執委會肯定是不愿去實施的。
然而讓阮經貴更吃驚的事情還在后面,他正后悔自己不該隨口胡說的時候,便聽顏楚杰繼續說道“何況真的要打,我們也還不一定能打得過那幫海盜”
阮經貴一時嘴快應道“以海漢水師之戰力,區區海盜有何畏懼”
施耐德搖搖頭道“這幫人可不是什么區區海盜,他們前幾年把福建的大明駐軍打得跟狗一樣,如果不是我們賣了大量武器過去,現在福建沿岸早就歸了他們了。”
“竟有海盜如此厲害”顏楚杰的說法聽起來似乎在開玩笑,但阮經貴見施耐德也這么說,就有點將信將疑了。
“也不是特別厲害”顏楚杰應道“他們麾下也就上千條戰船,兩三萬作戰人員而已。”
從穿越集團建立對外商貿關系伊始,軍火貿易就成為了出口貿易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與其他出口的工業產品相比,這個領域的出口產品不僅同樣擁有極高的毛利率,而且所能產生的效益并不單單局限在經濟上,由軍火出口所帶來的政治、軍事方面的影響力,也是執委會所看重的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