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奇特的社會體系正隨著海漢治理區域的逐漸擴大而向外推行,雖然過程中也曾在民間出現過某些反對的聲音,但這些個別的異見人士在強力機構的壓制下根本就沒翻出過什么浪花連崖州官府都已經公開站到了海漢這方,可以說目前整個瓊南地區根本沒有能與海漢抗衡的力量了。
海漢如果真的想要建立地方政權,至少在瓊南區域內已經不存在外界的壓力,甚至極有可能得到這片區域內數以萬計歸化民的擁護和支持。這些人當中有相當一部分已經成為了執委會的死忠,特別是那些對大明認同感薄弱的黎苗山民和安南移民,對他們而言執委會就是至少無上的權威,雖然沒有獨立的國號,但執委會的治下就是一個事實上的國中之國。
海漢民團自成立以來已經向外發動了多次戰爭,而且一直保持著戰無不勝,幾乎所有的歸化民都通過各種方式享受到了勝利所帶來的戰爭紅利,這就促使本地民眾進一步地擁護執委會的統治權。現在軍方每次宣布要對外開戰,民間不但沒有畏戰的情緒,反而會積極地加入到各種備戰行動中,為民團出征做好準備,指望著自家將士在戰場上的勝利能夠帶來更多的戰爭紅利。
羅升東相信執委會遲遲不肯自立門戶亮出旗號,應該只是在等待一個最合適的時機而已。在這個時機沒有到來之前,執委會大概還是將繼續以武裝商團的面目示人,而武森認為海漢將在未來選擇立國,這種猜測在羅升東看來簡直就是板上釘釘必定會發生的情況,趁勢也就再賣弄一下自己的見識了。
“你們可知執委會為何不自立國號”羅升東環視三人問道。
武森和阮經文都很快搖了搖頭,表示不知,只有阮經貴對此還比較有認識,捻著下巴的胡須應道“以在下拙見,執委會不愿在此時自立門戶,當于大明有關”
“此話怎講”武森不解地問道“大明軍隊連我安南都打不過,又豈是這海漢民團的敵手”
武森說完這話突然想起旁邊羅升東的身份,連忙告罪道“羅兄,在下并無嘲諷之意。”
“無妨。”羅升東滿不在乎地搖搖頭道“畢竟這也是事實。阮先生請接著說吧。”
“想海漢雖然發展一帆風順,但其發展所需的人力、財力,是來自何處這并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據在下所知,目前與海漢商貿交易量最大的對象便是大明,而進入海漢治下的移民當中,大明百姓也站了六成以上,如果選擇在大明的國土上自立一國,那就等于是要給大明公開宣戰了,打不打得過姑且另說,但與大明相關的貿易和人口輸入必然會大受影響,自立一國的弊端也將會很快凸顯出來。”阮經貴的分析有理有據,幾人都是聽得連連點頭。
“雖不全中,但也相差不多了。阮先生果然有真本事,難怪以精明著稱的施總會挑了你去他身邊做事。”羅升東也對阮經貴的推測予以了認同“若是海漢立下國號,瓊州島必成戰場,雖說海漢民團戰力強悍,但若是兩國開戰,屆時商貿和移民渠道一封,那海漢的發展勢必就會停滯下來,而這就是執委會最不愿面對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