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民意代表”其實跟大明在民間所推行的鄉紳、鄉老也很類似,大概就是由民眾推選出威信較高的人作為代表,專門負責與海漢相關部門交涉一些民間事務。這種身份自然沒有什么權力可言,但對于商人而言,卻無疑是提高社會地位的一條捷徑。當然詹貴并沒有海漢歸化民的身份,所以他所代表的利益群體,也僅僅只是一部分外來的商家、船員等人群。
而且詹貴當上“民意代表”之后發現,這個身份可并不僅僅只是一個虛銜,民政部經常都會召集代表去勝利堡議事,傳達一些來自執委會的最新決議,并由他們再轉達到基層民眾那邊。當然了,事情也不是白做的,像詹貴這樣的外來戶,也因為這個身份而獲得了一些很實際的好處。
別的不說,就是這海運貿易上,這個身份就已經為詹貴省下了不少錢。按照海運部的規定,外來船只在勝利港船廠做維護保養,是需要收取一定的費用,但作為“民意代表”,在這種環節上完全就享受了所謂的“內部待遇”,費用僅僅只有對外的三分之一不到。像詹貴這種名下有幾十條大船的海商,如今又是以勝利港為自己的貿易網絡中心,一年下來僅僅只是在這個項目上所省下的銀子,幾乎就足夠在三亞新城區買一套獨棟別墅了。
在嘗到一定的甜頭之后,詹貴對于參與到海漢事務的熱情就更高了。五月底海運部的通告剛一貼出來,他便主動找上門去,愿意將自己名下的海船調配過來,先滿足海運部的運輸需求。
周恒行接過詹貴遞上來的貨運憑證,仔細看了一下,便按動了辦公桌上的一個小開關。很快從外面便進來一名歸化民人員,周恒行將貨運憑證交給了他,并讓他立刻帶人到碼頭上清點貨物。
“詹老板,先坐一下,我這就叫人沏茶”周恒行跟詹貴也不是第一次打交道了,他從黑土港掉回來之后就擔任了三亞港的管委會主任,像詹貴這樣的大海商基本都已經混熟了關系。
“周主任客氣了對了,其實在下還有一事不明,想請教一下周主任。”詹貴很客氣地應道。
“好啊,你說。”周恒行停下手頭的事情,抬頭望向詹貴。
詹貴開口說道“事情是這樣的,在下前些天向海運部詢問過訂制商船的事情,不過海運部的越部長說,需得有民政、港務還有司法機關開的證明才行,這手續該如何辦理,在下實在有些不太明白,還請周主任指教一二。”
“買船”周恒行有點不敢置信地問道“造船廠現在能對外出售船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