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所搭乘的這艘船這次主要是裝運茶葉和瓷器前往三亞,而這些貨物早在入庫前就已經打包裝好,此時只需由力工扛到船上裝艙即可。船上另外有人負責清點貨物,李清揚閑著無事,便轉頭去看碼頭上停著的另一艘船。
這艘船的外形與李清揚過去所見過的任何一艘帆船都不同,船身倒是有幾分廣船福船的影子,但更為狹長,個頭應該已經大大超過了四百料的造船上限。最讓李清揚矚目的是這艘船上的帆索系統,桅桿明顯要比普通的帆船高出一大截,而所用的帆卻并非中式硬帆,而是類似西洋帆船的軟布帆。李清揚曾在福州見過西洋帆船,但那種軟帆與這艘船上的船帆式樣似乎又有所不同西洋人的船帆是一截一截的,收帆時綁在橫桅上,而這艘船的船帆卻是整整的一大片,外面覆有數道彎曲的橫桅,也不知道這船的船帆是如何操作法。
“宋三哥,旁邊這艘船是什么來頭”李清揚最終還是沒忍得住好奇心,向宋三打聽道。
“這就是海漢人自己造的帆船了,他們稱之為探索船。這船是來這里裝運移民,送回三亞的。看這船帆都升起來了,估計馬上就要走了。”宋三介紹道。
李清揚皺眉道“探索船那這船帆和桅桿為何如此奇怪”
“這就是它厲害的地方了這船在海上跑起來,行進速度比我們這艘船要快上一倍,而且無論順風逆風都可極好地借助到風力。這船從廣州到三亞,頂多四天便到了,我們這船卻至少要走上七天才行。”宋三不無羨慕地說道。
“竟有如此快船”李清揚忍不住驚詫道。他在來之前還是多少做過一些功課的,例如從廣州到三亞的距離和航程所需時日,他也是心頭有數的。宋三說這船居然三四天就能到達,這完全已經突破了他對帆船的認知。
“海漢人還有兩艘更快的小船,都是白色的,扁扁的,就像一片蛋殼浮在水面上似的。”宋三忍不住賣弄了一下自己的見識“那兩艘小船據說是海漢人從他們的國度帶來的,在海上行進奇快無比,比這探索船起碼還快一半,可惜在大明無法復制,據說是造船的材料在大明找不到。”
李清揚道“小弟聽說去年海漢人曾在珠江口打敗了一伙很厲害的海盜,莫非也是使用了這種帆船”
宋三看看左右,這才小心翼翼地說道“你問我算是問對人了,去年海漢民團與海盜劉香交戰,我宋三便是親歷者”
李清揚一聽立刻來了興趣,連忙追問下去。
原來這宋三當時就在“福盛”的一艘貨船上做水手,雙方交戰時他所在的船正好也在萬山港內停靠,于是他就有幸在萬山島上親眼目睹了海漢人是如何利用萬山港的地勢和防御工事,坑死了劉香的海盜船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