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東來翻開第一頁,內容是今年一月的工作匯報,他很快就在其中找到了自己所關心的內容。
“一月十七日,蕭良押送補給品到萬山港,次日與陳一鑫一同搭乘大明海商的貨船前往香港島進行考察。考察重點為香港島西南角,香港仔海峽沿岸地區。同行者還有經常路過當地的海商黃某,據黃某介紹,香港仔地區是內地東莞莞香銷往南洋的中轉停靠點,每月在當地停靠轉運貨物的船只約有二十艘左右。”
“當日抵達香港仔港口,當地的碼頭規模較小,只能容納不超過五艘四百料海船同時進港停靠,但水文條件比較優越,實測水深可以停靠千噸以上排水量的大型船只。當地的常駐居民規模大約在三百至五百人,其中約有一半是漁民。據實地了解,當地沒有大明官方的機構存在,也沒有駐扎武裝人員,島北面的大明水師大概每個月會對這個地方進行一次巡視,期間會收取長期在這里停靠的船只東家一定數額的管理費用。”
“蕭良與陳一鑫在當地進行了為期兩天的考察,認為這個地區的開發程度還較為原始,并且沒有被直接納入到官府治下,可考慮以建埠設港的形式對當地進行事實占領。”
陶東來接著又翻看了下個月的工作匯報,其中又有段落提及香港島,不過這次不是實地考察,而是萬山港駐扎的海軍部隊在出海訓練期間曾經在香港島附近海域逗留過多日,并對當地的海況作了一定的記述。
陶東來繼續翻開后面的內容,發現近半年中幾乎每個月的工作匯報中都多少有提及到香港島,蕭良、虞堯、陳一鑫這三名派駐廣東的高級軍官都有不止一次踏足香港島的經歷,看樣子也是對這片區域下了很大的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