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你們這一大早的就鬧上門來,到底是什么事情”顧凱也沒打算跟他慢慢寒暄,直接就切入了正題。
“顧老爺,小老兒是附近漁村的村民,聽說海漢的各位老爺要在本地開工修港,不知是否屬實”黃三元很謹慎地問道。
海漢要開發這片地區的打算,由于參與其中的人數眾多,本來倒也沒指望能保守住秘密。不過兩支考察團隊才來到這里一天時間,這個消息就已經在本地民間傳開,看來這個時代的八卦消息傳播速度倒是一點都不落后于顧凱穿越前的那個時空。
顧凱也并不否認,點點頭應道“我們的確是有這個打算。如果一切順利,大概很快就會開工了。”
“容小老兒多問一句,這附近土地,多為本地百姓所有,請問海漢的各位老爺打算如何處理”黃三元憂心忡忡地問道。
土地問題毫無疑問是這個時代最基本的社會矛盾,農民與地主之間,地主與官府之間,可以說絕大部分民間矛盾的根源都是在土地上。而海漢在治下地區所推行的土地公有制,又與大明的土地制度完全不同,而這種制度在海漢體系向外擴張的時候,極有可能會成為最容易爆發的社會矛盾之一。
對于這種有可能變成海漢擴張道路上攔路虎的隱患,執委會一向是非常重視,為此從去年上半年開始就開了學習班,專門培訓農業部和民政部的歸化民干部,幫他們糾正思想,提高理論水平。但這種事涉及到具體的當事人,往往還是會出現很多麻煩,例如當初開辟三亞新港的時候,由民團出動進行秘密鎮壓的鬧事分子也不是一戶兩戶,現在在萬山港管事的年輕軍官陳一鑫,當時就是借著鎮壓鬧事分子的優異表現而上位的。
當然香港島的狀況跟三亞那邊肯定是有所不同,當初執委會兼并三亞地區的時候,早就跟崖州官府達成了秘密協議,該談的條件已經談得差不多,該給的好處也都給到位了,在官面上并不會有任何的壓力。而民間有限的反抗在強大的武裝力量面前根本就翻不起浪花,也無法阻止執委會在三亞推廣新的土地制度。
但香港島的位置卻與海漢的實際控制區有相當一段距離,海漢的影響力也還不足以直接控制這塊由大明廣州府新安縣管轄的區域。盡管本地的居民可能只有數百人,但如果在開發過程中因為土地而發生糾紛乃至沖突,事情鬧大了難免就會招來官府的關注,而這是執委會最不愿意看到的情況。
俗話說民不舉官不究,只要沒人鬧,那海漢大可以在這地方關上門慢慢搭建海漢特色的社會體系,就如同之前在黑土港、昌化港等地的做法一樣。但問題在于海漢之前的影響力并沒有覆蓋這里,本地的居民頂多聽說過海漢人的名聲,但對其行事法則并不了解,冒然在這里推行土地公有制,勢必將會遭到本地居民的抵制。為了能妥善解決這個問題,執委會倒是已經提前準備了相應的預案。
顧凱沉聲說道“關于本地百姓名下的土地,只要能拿出來房產地契,我們可以在市價基礎上再加兩成購買,并且可以選擇去崖州過更好的生活,我們會負責運送,并安排生活和工作。不愿意賣的,我們也不會勉強,但今后在這里生活,還是得遵守我們立下的規矩才行”
顧凱所說的這種方式看起來似乎很合理很公平,但仔細想想,其實也還是半強迫性質的買賣。市價加兩成,就算一口氣把香港島西南臨海區域這有限的耕地給全買下來,對于海漢來說也并不是多大的支出,何況背后還有一大幫等著出錢的廣東財主,在這個過程中錢根本就是不問題。而且島上生活的民眾絕大部分都是漁民,開墾的耕地實在很有限,頂多也就種點果蔬作物,糧食基本上都是從大陸購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