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團的做法無可厚非,他們此行的職責就是保護穿越眾的安全,自然不會隨意放這群百姓過去。而穿越眾也不會刻意去營造出一種親民的形象,有意識地保持距離反倒能塑造出權威感。
顧凱想了想,對那水手吩咐道“你去跟民團的人說一聲,讓那些百姓先推選個代表出來,再帶過來跟我見面。”
水手應了一聲,就一路小跑著過去了。民兵排長在得到命令之后,便照著顧凱的意思,讓民眾推選一名代表。片刻之后,這群百姓公推了一名長者出來,民兵對其進行簡單的搜身之后,便將他帶到了顧凱面前。
“小民黃三元,見過海漢老爺”這名長者到了顧凱跟前,納頭便拜。
顧凱看他頭發花白,估計也有五六十歲了,趕緊伸手扶住了他“不用行這么大的禮”
旁邊的民兵排長介紹道“這是我們海漢執委會的顧總”
“老人家,你們這一大早的就鬧上門來,到底是什么事情”顧凱也沒打算跟他慢慢寒暄,直接就切入了正題。
“顧老爺,小老兒是附近漁村的村民,聽說海漢的各位老爺要在本地開工修港,不知是否屬實”黃三元很謹慎地問道。
海漢要開發這片地區的打算,由于參與其中的人數眾多,本來倒也沒指望能保守住秘密。不過兩支考察團隊才來到這里一天時間,這個消息就已經在本地民間傳開,看來這個時代的八卦消息傳播速度倒是一點都不落后于顧凱穿越前的那個時空。
顧凱也并不否認,點點頭應道“我們的確是有這個打算。如果一切順利,大概很快就會開工了。”
“容小老兒多問一句,這附近土地,多為本地百姓所有,請問海漢的各位老爺打算如何處理”黃三元憂心忡忡地問道。
土地問題毫無疑問是這個時代最基本的社會矛盾,農民與地主之間,地主與官府之間,可以說絕大部分民間矛盾的根源都是在土地上。而海漢在治下地區所推行的土地公有制,又與大明的土地制度完全不同,而這種制度在海漢體系向外擴張的時候,極有可能會成為最容易爆發的社會矛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