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老爺,此事可否容小老兒回去之后召集鄉親們商議商議,再作答復”黃三元不敢當面拒絕顧凱的提議,就只能使出拖延戰術了。
顧凱當然很容易就能猜到黃三元的心思,笑了笑道“這自然可以,不過有件事我剛才忘了提,現在補充一下。愿意給我們做雇工的人,吃住全包,每月工餉二兩銀子起。”
“二兩銀子還包吃住”黃三元眼睛一下就瞪大了。
島上漁民的生存狀況可比不了生活在大陸上的農民,這里最主要的產出就是海產,但由于保鮮和運輸水平所限,他們并沒有將大宗新鮮海產送去廣州的能力,主要的收入來源就是將海產賣給過往此地的商船,但這種純粹的買方市場根本就賣不出什么理想的價格,因此島上這些漁民的生活一直都只能處在勉強維持溫飽的狀況。賣海產所得到的那點收入,一年下來都存不下幾兩銀子,要是遇到臺風天把房頂給掀了,或是家中有人生病之類的事情,往往還得舉債度日。
二兩銀子是什么水平對于島上這些漁民來說,如果每天都能裝回來滿滿的一船海產,二兩銀子基本就是辛苦勞作一個月的收益。當然這種情況并不現實,就算排除每個月因為天氣原因而無法出海的日子,漁民們也還是得花時間維護漁船,修補漁網,所謂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也正是這個道理。如果算上生存所需的開支,海漢開出來的這個待遇真的不算低了,以黃三元的價值觀來看,恐怕大部分本地民眾都難以抵擋這種誘惑。
至于說自由利益當前,那點可笑的自由又有什么意思要知道去廣州給那些老爺當家仆也才幾錢銀子的月餉,人家海漢人這可是開出的二兩銀子起
看著黃三元詫異的神色,顧凱便知道自己這一個小把戲起了作用。顧凱打了個響指,甲板前端正在整理纜繩的一名水手立刻回頭看過來路上這兩天時間他已經習慣了顧凱的這種召喚方式。
“水手,報上你的個人情況和現在的收入。”顧凱決定給黃三元展示一下活生生的例子。
那名水手立刻起身立正答道“報告首長,小人韓松,現年十九,去年九月進入海運部當差,如今是閃電號專屬水手,海運部評定二級勞工,每月工餉為流通券五元,出差津貼另行計算。”
“很好,你告訴這位老人家,在我們海漢管轄的地方,流通券和銀子怎么兌換。”顧凱繼續下令道。
“一流通券可換千足銀一兩,小人每月的工餉,也就是等同于五兩銀子。”這水手倒也知情識趣,明白顧凱要他說出這些情況是什么意思,當下便很自覺地說了出來。
“五五兩銀子”黃三元聽到這個數字之后,連呼吸都急促起來。海漢人有錢,這是盡人皆知的事情,但在海漢人手底下當差,居然收入也能如此可觀,這是他之前沒有想過的事情。漁村這些人別的沒什么技能,但從小在海邊長大,這駕船的本事幾乎是從娘胎里帶出來的,但黃三元從未想過這個技能居然會如此值錢。